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朱永华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此,教师不妨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消化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常德淮阳中学      朱永华      4150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此,教师不妨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消化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础,这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更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因此问题情境建立之后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更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其涉及大量的公式定理,超过很多小学生的理解范畴。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那么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也不能真正掌握数学课堂的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别样的学习体验,进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一方面不能够过于深奥,一方面也不能够过于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题情境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思维都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与发展。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时,教师的教学需要更加深入化,不能够简单地对学生教学图形旋转后的形状。否则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思维障碍,无法想象出图形的变化,而这种想象往往也容易出现错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对于这一章节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图形旋转之后的形状,让学生直观、立体地观察图形的变化。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降低问题的理解难度
        数学是一门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将生活元素与问题情境相结合,从而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老师就可以创设相关生活情境:“小明的生日到了,他的好朋友小红和小花来到他家给他庆祝生日,小明自己有五颗糖果,给了小红和小花一人两颗,之后小明的妈妈又给了小明两颗糖果,那么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果呢?”在这一情境中,老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与朋友分享糖果与简单的加减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列出“5-2-2+2=3”的算式,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及其中的运算规律。
        (三)创设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提问则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其常伴随问题情境出现。在数学课上,教师需要结合实验演示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观的观察教学内容,思考数学知识和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例如,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状态,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并为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图形在平移、旋转前后的变化,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晰的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两个概念,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这些教学内容。
        (四)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教师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加强备课指导期间,都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好动、思维跳脱的基本特点。学生未能将自己的学习质量提升,本身就存在对数学知识的错误认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创建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突出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丰富性,帮助学生在游戏、情节之中将自己的学习体验感增强,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就会更为全面性、针对性,且富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内容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中,老师就可以设立一个游戏问题情境:准备好画着不同图形的卡片,每个同学只拿一张图形卡片,然后老师在讲台上随机报出一个图形名称,如果报出的图形名称正好是学生手里卡片上的图形,那么这个同学就举手示意,每一轮之后,学生互换手中卡片,如此反复,期间,出现错误的同学自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紧张的图形识别游戏中,学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不同的图形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将有效问题情境应用到数学课程教学阶段,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把控,将教学活动、情境设置、问题应用、合作探究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探索阶段,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总结与巩固,将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菊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46.
[2]罗金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157.
[3]韩亚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9(12):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