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为有你,乐暖人心——空中课堂《欢乐颂》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4月   作者:严竹
[导读] 本堂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把“欢乐颂”主题音乐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设计了“开门见山,直抵目标”——“化音为画,视听融合”——“对比听辨,体验情感”——“欣赏拓展,主题升华”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严竹        430000

        一、案例摘要
        本堂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把“欢乐颂”主题音乐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设计了“开门见山,直抵目标”——“化音为画,视听融合”——“对比听辨,体验情感”——“欣赏拓展,主题升华”,形成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多维体验、深度互动等多维的教学结构,在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效能。疫情虽然阻隔了与孩子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但是不能阻止音乐与爱的传递。
        二、课堂实录
        教学片段(一)——化音为画,视听融合。
        师:今天,严老师带来了一首贝多芬的作品跟同学们一起欣赏,听听这是什么作品?它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播放欢乐颂音频。
        师:相信这首作品大家都听过,它的名字叫做《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乐曲呈现了一种宽广、美好、祥和的情景。
        师:下面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首先,请同学们看着乐谱听老师完整的弹奏一遍欢乐颂主题音乐。插入钢琴。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钢琴完整的演唱一遍主题旋律,要注意歌谱中的附点节奏、同音连线以及反复记号哦,你们准备好了吗?插入钢琴。
        师:你们的视唱能力真棒!那么这首著名的欢乐颂它的音乐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乐句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划一划旋律线吧。播放旋律线视频。
        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欢乐颂主题一共由do re mi fa sol五个音符组成,除了图中4处红色的线条之外,其他地方的旋律都是在平稳的爬台阶或下台阶。从一个音到它相邻的另一个音,这种旋律的进行叫做级进。而图中4处红色线条处的旋律,它们的音程跨度在3度、5度和6度,这里的旋律进行则叫做跳进。欢乐颂主题一共分为四个乐句,其中一、二、四乐句相似,第三乐句有所不同,这种创作手法在作曲技法里面叫做起承转合四乐句。
        师:那欢乐颂主题音乐的节奏又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拍一拍,感受它的节奏特点。
        师:我们能看到,欢乐颂主题音乐的节拍是铿锵有力的4/4拍,节奏大部分是由四分音符组成的,加上旋律大部分的级进进行,欢乐颂给我们一种平稳、庄重的感觉,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反馈: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又考虑到线上教学的局限性,我将图形谱和音乐旋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运用了随音乐划旋律线的方式,让学生视听结合,更直观地看到、听到、感受到音乐主题的特点,把抽象的听觉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让学生看到旋律是如何进行与变化的,用不同颜色阶梯式的旋律线条,来表示和区分旋律进行中的级进与跳进,同时也加强了音乐理解认知的丰富性。这个环节采用了反复聆听、演唱等形式,最大程度地加深了学生对《欢乐颂》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结合音乐文本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到音乐主题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为下一个环节音乐主题的听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片段(二)——对比听辨,体验情感。
        师:下面挑战来了,请你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听一听我们刚才演唱的欢乐颂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呢?
        师:同学们都听出来了吗?我们刚才演唱的欢乐颂主题一共出现了3次。那么,它的每一次出现在演唱形式、人声分类、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方面,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第一次。插入音乐。
        师:我们听到,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时有独唱、合唱,浑厚的男中音演唱第一段,第二段是混声合唱,力度由弱到强,音色由单薄到饱满。下面请聆听第二次。插入音乐。
        师:我们听到第二次演唱形式变成了四重唱、合唱,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先后进入,富有层次感。下面我们来听第三次。插入音乐。
        师:这一次,音乐的难度增大了,作者把欢乐和颂歌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升华了内容,又掀起了高潮。我们来观察一下表格,这三次主题的出现,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每一次主题的出现都是由独唱或重唱,发展到合唱,力度由弱到强,音响逐渐丰富,犹如全世界的人们慢慢汇聚起来,团结起来,表达了人们期望和平与幸福的共同愿望。
        教学反馈: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听辨出音乐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音乐主题每次出现时的异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比较困难的。正因如此,在之前的教学环节里,经过多次反复聆听和演唱的铺垫,学生已经对《欢乐颂》的音乐主题非常熟悉了,难点就在于听辨音乐主题每一次出现的异同。针对于此,我采用了表格的形式来对比、归纳、概括三次音乐主题出现时在四个音乐要素方面的异同,即演唱形式、人声分类、力度、音色,在已经整体完整聆听的前提下进行分次、分段聆听。表格的呈现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对比,让学生能看到三次音乐主题的层层递进和音乐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音乐要素对于音乐表现的重大作用。
        三、案例评析
        一节空中音乐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符合疫情当下的教学内容,并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契合疫情大背景,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教学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备课、录课与课后反思中,我也有一些心得感悟,在此和大家一并分享交流。
音画相融,多维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是听觉是抽象的,如何使抽象转化为具象并让学生所理解呢?图形谱是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记录音乐的方法,是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图形谱可以表达音乐聆听中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感受,可以言之不足,绘以画之。本堂课以“欢乐颂”音乐主题为教学主线,通过反复聆听、演唱,特别是随音乐画旋律线的教学设计,使抽象的音乐“看得见”从而调动了听觉和视觉的联动,音画相融,成为本堂线上音乐课的亮点。
        音乐家海顿说:艺术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疫情虽然阻隔了与孩子们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但是不能阻止音乐与爱的传递,我们音乐教师也会继续尝试与探索,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音乐带来的爱与正能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