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4
摘要:BIM技术与传统的建筑技术相对比,优点在于可视化水平更高、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速度和频率也越来越快,拥有着比以往都没有的优势。水利工程工程量和难度较大,如果要用传统的方法勘测,就会给施工人员加大工作量。因此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来让大工程变的更简单。BIM技术是随着社会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克服了传统的建筑技术会面临的问题。运用此技术,不仅能够让施工人员更加高效的完成施工,还能保障施工质量的安全性。
关键词:BIM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1BIM基本概念
所谓BIM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最早由美国查克•伊士曼教授提出。但是,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国内外对于BIM技术仍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同时,水利项目的建设(包括勘测、设计、运营、维护等)是一项综合活动,涉及的专业及参建单位较多,可能需要建立地质地形模型、地上枢纽模型,水利机械模型等。因此,笔者认为水利工程中应用BIM技术并不能仅依靠某一软件来实现,而是利用多款软件将工程项目各参建单位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形成协同工作的综合化平台。
2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核心价值就是将水利工程各模型实现三维可视化,建立完善的项目信息数据库,实现水利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因此,BIM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维可视化、信息关联性及可溯源性、信息共享性三方面。
2.1三维可视化
传统的水利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到施工图设计结束一般是通过二维图纸来展示设计成果,但不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直观理解。BIM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二维线条进行处理,展示真实的地形地貌环境及地层详细信息,并实现各种水工构筑物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2.2信息关联性及可溯源性
BIM技术在构建水利工程模型时能够赋予各组件相关联参数,这样能够大幅减少项目信息的重复输入,减小信息输入错误的可能性。如果某一项信息因存在问题需要及时修改,则BIM模型中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均会自动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水利项目一般具有建设年限长、人员流动大、隐蔽工程多等特点,BIM模型可以确保项目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溯源性。
2.3信息共享性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会出现大量的工程信息,如果项目参建各专业、各单位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可能导致信息孤岛、信息断层。BIM技术可以将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的各种信息汇总为一个数据文件,以便在各参建单位和各专业之间查阅,大大提高了协同作业的效率。
3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3.1BIM模型的建构
当前在项目的信息管理方面,BIM技术也能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作用,但在实施模型构建时,需要基于一定的条件实施。对此,模型构建的实施应获得足够的关注。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两项内容:地形BIM模型与工程建筑物BIM模型的构建。
3.1.1地形BIM模型的建构
该类模型指的是工程项目的实施区域,或者实施挖掘的地形客体,其能够在施工布局及环节推进方面发挥较为重要的功能。建模本身的复杂程度较高,涉及的内容和信息也较多,其中曲面便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升曲面的创建效果,需细致分析工程项目涉及的各类信息数据,以此为基础总结出数据的规律,此外还需全面审查河道原有的结构特征,如果发现等高线出现了误差,便需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及时和恰当的完善和补充。对于曲面的创建主要使用三角网,其主要由曲面的三角形部分组成,能够发挥较为明显的作用,对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表现得较为清晰和准确。
3.1.2水利工程建筑物BIM模型的构建
可视化仿真功能是BIM技术的突出优势。该功能以全面、精准的设计数字信息模型为基础。由于不同的数字信息模型的特征不一,因此在具体实施建模过程中,需从顺序及方法等多角度体现出差异性特征。在建筑领域,多个部门对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制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由于BIM技术在水利项目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因此相关方面的规定内容还未健全。对于BIM模型的构建需从下述方面着手:
从相关方的需求角度出发,确定BIM技术的应用方式,准确界定BIM模型的具体应用阶段,以此提升建模效果的准确性特征。尽量丰富CAD图纸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注意准确把握相关的注意事项。按照工程实施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完成施工人员的工作分配,并保证将分配后的工作内容推进落实。对工程项目应实施有序管理,尤其在模型的图形及信息等内容的管理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使用BIM技术时,应紧密结合工程各项图纸的设计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能够按照最初的理念准确落实,从而提升建模的有效性。如果在建模时发生问题,应详细记载,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做好数据存留。需结合行业相关的标准,着重从质量等方面控制BIM模型的建设水平,从而提高其构建的总体效果。
3.2BIM交付内容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对BIM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了该技术在项目整体的完成效果。对此,设计人员应在实施设计时对其投入必要的重视。BIM技术在概念及操作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理论上能够全面渗透于项目的各个环节。但在实际应用时,却难以实现全面的渗透使用。在当前设计环节,BIM最为优化的交付方式为模型指导施工。普通的模型通常会包括设计产品的尺寸数据、结构、使用原料及其性质等内容,此外还包括产品位置信息,及其与相关产品的异同特征。技术人员通过分析信息模型,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内容都与设计关系紧密,也可对设计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后续的施工工序能够更为顺利、高效完成。从实际效果看,目前行业对于数据模型的表述还未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难以将模型信息与后续的施工进行有效结合。但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BIM技术能够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行业发展的背景下,二者的结合紧密度将会越来越强,模型与施工的结合效果也会更为理想。
3.3模型及信息创建
技术人员能够通过BIM模型对工程的整个实体,以及其表现出的功能特征进行数字化的全面展现。从实际情况看,建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效率及精度等方面,其专业性较强,同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因此使用BIM技术实施建模,通常会以信息作为载体。设计图纸由二维提升为三维,其技术应用的复杂程度并未提高。但若想提高建模的效率,则需对建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在水利项目的建模中使用BIM技术,能够明显提升设计的效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BIM设计的三维效果并非单一的效果图,而是更为精准的效果呈现形式。在实施BIM设计时,需以基础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持,包括尺寸、面积及体积等数据信息。模型是承载数据信息的核心,只有通过实践提升BIM的专业水平,才能有效提升实践的应用效果,推进项目实践顺利落地。当前完成建模的工具类型较多,使用频率较高的有Autodesk等。但受到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建模平台在使用的通用性方面还未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因此需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建模平台,同时尽量提高模型数据的通用性,以此提升BIM技术的应用效果及质量。
结语
当今BIM技术应用不仅是一种技术实现问题,也是管理水利工程行业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从当前水利行业发展的态势分析来看,BIM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终将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除了现有软件的迭代更新以外,建议从培养与储备从业人才、制定行业BIM规范、改善和变革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着手,以加快行业内BIM应用的速度。同时,应有效地实现技术的优势互补,将BIM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水利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静波,李昂.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0):230-231.
[2]李俊.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11):142-144.
[3]张学森,黄琳琳.BIM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