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风景园林协会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城市环境和生活环境一直向更加绿色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健康的生活和更加美化的生活环境,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工作被人们逐渐重视。基于此,本文就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工作关键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工作;
1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概述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学科,其中包含在设计学以及美学等多角度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和涵盖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以及设计过程当中,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管理养护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够达到设计的效果,才能够切实提高建筑的美感和施工的质量。在景观园林的工程设计阶段,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并且要根据实际的园林景观特点来完善施工问题,提高设计要求,在保证美观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地形地貌特点来进行更升级化的设计,所设计出来的景观要与周围的建筑相融合,达到设计统一,建筑融合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园林设计的价值,综合性的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是可操作性的,需要结合多方面知识和多角度的认知来达到建筑和园林更和谐的统一。
2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要素
2.1 从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
园林绿化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周边环境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景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养护必须要考虑与本地环境的适应情况,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树木种类,兼顾周围的环境发展状况,才可以保证园林绿化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原有的基本生存环境不被破坏[1]。并且园林绿化景观的主要工作是植草种树,是一个漫长且具有周期性的工作,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并且由于要考虑园林绿化景观对环境的美化作用,所以所选择的绿植必须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之中都具有观赏性。此外,也要避免对环境产生过大的压力,比如难以处理的柳絮、落花、落叶等。想要优美的园林绿化条件,不仅仅要在设计上下功夫,还要保证后续养护工作的跟进,否则园林绿化就变成了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2.2 合理利用原有生态要素
景观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植物生长,如果一味地照搬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则会如邯郸学步一般,既学不来成功的案例,也失去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如果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不只能够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还能够减少后期维护的成本。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特征等等。在分区域的尺度下,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建筑景观的特征以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清晰地把握园林绿化景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脉络[2],综合分析是在对各种要素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对特定区域中现有的自然因素、特有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蕴以及限制条件、发展潜能等等。对于某一区域的综合分析,也是在通过了解该区域地域特点的基础上来寻找最适合的园林绿化景观。在拥有了较为详尽的区域特点分析后,能够为后续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比如在现实中,如该区域的水资源较为匮乏,就不应考虑需水量较大的园林绿化景观,如果该地区山地石头较多,可以考虑山石的景观,利用当地现有的石块和植物,在后期只要稍加修饰就可以贴合设计者的思想,而且易于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不会显得突兀,后期的养护工作也会十分简单。
2.3 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自然环境的消逝就成为了城市现代化的代价,而景观园林绿化的存在,成为了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留存自然景观的重要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留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风景和生物群落,其中的动植物物种还有微生物,生态环境和地貌都可能会具有科普、游玩、观赏的意义。因此,城市绿化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对原有自然景观的保护。在严格意义上,景观园林绿化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原有的园林景观,只是后来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人们才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环境需要设计园林绿化景观[3]。所以园林绿化景观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又可以分为生态保护型和生态游览型等等。在不同类型的绿化景观之中,生物多样性都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城市中的园林绿化景观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之中,必须要考虑景观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并且要保证最合理化地利用资源,如果不能够充分考虑原来的实际情况,而是选择以取代旧事物的方式来满足新的事物,就会难以避免地出现浪费资源现象,价格昂贵不言,还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严重者可能会破坏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环境,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可能会是生态和经济的双重毁灭。所以必须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景观园林绿化的设计和养护工作。
3 景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关键
3.1 适量浇水
选择苗木并完成栽植后,还要进行定期的养护与处理。首先就是浇水,所有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资源,浇水前也要进行细致的查询与准备。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所栽植物的生长特性,还要对土壤的墒情,植物生长需求与所处位置做到了然于胸,确定浇水周期,保证浇水量不会超出植物所需,还可维持植物的生长需要,避免根部积水过多。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是完全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也有一定的差异,若在景观园林施工中引入了其他地区的植物。必须详细了解植物生长地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当调节浇水量和浇水间隙,保证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3.2 合理施肥
苗木是否可以顺利生长还取决养料的多少,为了给予苗木一定的生长空间和充分的养料,工作人员会定期进行除草,以免杂草与苗木争夺生长空间、抢夺养分。另外,工作人员也会选择与苗木生长需求相符的肥料适当施肥,注意选择施肥时期。除此之外,苗木养护还涉及到追肥问题,但并不是所有苗木都要追肥,而是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而定,粪肥或者堆肥等都是追肥所使用的主要肥料,若为叶片较为肥大的苗木,还可适当使用叶面肥。总之,施肥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都要视苗木的实际情况而定。
3.3 病虫害防治
众所周知,病虫害防治是苗木生长的重中之重,也是绿化养护的关键与核心。这要求工作人员随时关注苗木的生长状况,若发生病虫害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不同苗木的病虫害种类也有所不同,工作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病虫害治理经验,根据病虫害种类和苗木的生长情况适当用药,及时处理并彻底消灭病虫害,以防影响苗木生长。为了保障植物生长的美观性,应在不影响植物生长和健康的情况下适当修剪,这不仅可以满足下层植物通风透光的需求,还可提高景观园林工程的观赏效果,意义重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观园林绿化工作是一个集设计、施工、养护于一体的完整过程,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施工和养护的难易、当地的制约条件、生态环境的需要以及群众对于绿化环境的需求等,在综合了各方面的条件后,才可能设计出最适合当地需要的园林绿化景观,才能够建设出具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园林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1]董梅.基于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3):114+116.
[2]毕芳.景观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59-160.
[3]于海东.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探究[J].南方农机,2017,48(18):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