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52
摘要:建筑施工是促使国内走向城市化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国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的背景下,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性、功能性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尤其当下高层建筑数量的逐步增长,更为建筑行业潜在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在建筑结构施工内,房屋裂缝问题是直接影响建筑安全性的质量问题,如何做好对房屋裂缝的合理控制,便是当下建设人员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分析在建筑结构施工内,导致房屋裂缝的几个原因,探究如何对房屋裂缝实现有效控制。
关键词:房屋裂缝;建筑结构;控制措施
引言
针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问题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新型、更行之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技术,从根本上处理此类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施工流程和策略,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整体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着重分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和相对应的控制处理技术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希望为确保整体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质量和性能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1]。
1造成建筑结构施工内房屋裂缝的原因
1.1温度因素
在施工环节内,当建筑不同部位其温度存在差异时,便易导致裂缝的发生。该类裂缝一般为水平、斜向45°或者垂直状况,如图1所示。其产生原因如下:①楼盖采取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当混凝土在浇灌之后会经过一段逐步硬化的时间,在该段时间中,楼盖含水量逐步降低,温度增长,但围护结构所受影响较小,其温度变化较小,此时两者间温差增大,进而导致裂缝状况;②建筑竣工以后,阳光暴晒会导致建筑温度增高。以砖混结构类建筑为例,其隔热性能较差,此时屋盖温度攀升的速度较快,升温幅度较大。但其墙体升温的速率相对而言较慢,升温幅度较小,因而两者间便会存在一定温度差。当温差增长时,其所导致的拉应力、剪应力亦随之增长,两力增长至超出房屋本身的承载力时,裂缝状况发生。
1.2应力因素
通常我们所称的应力因素所造成的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就有着特别显著的伸缩的现象,如果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有着巨大的差异,导致混凝土出现伸缩,建筑工程结构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整体建筑结构出现裂缝。如果混凝土本身在逐步硬化的过程中,水分被逐渐蒸发,在这样的状况下,混凝土伸缩特性就会产生很大的改变,由此进一步改变了整体建筑工程的结构性能,进而使得建筑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裂缝
1.3沉降状况
一般状况下,沉降不会带来建筑的裂缝问题,但当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且该类状况较为严重时,裂缝问题便会随之而来。该类裂缝一般位于窗框台角、维护结构转角等位置,主要形态为“八”字形状,如图2所示[2]。
2控制建筑结构施工内房屋裂缝的措施
2.1做好混凝土表面的处理
在处理混凝土的表面时,若处理工作不够彻底或及时,便会带来一定的裂缝问题。施工方在处理工作中,可采取化学或物理方式进行。
2.1.1化学方式
该方式原理为物质间的互相反应,以此来达到清理杂质的目的。施工方可利用碳氢化合物或磷酸三钠等清洁剂进行。
2.1.2物理方式
该方式中应用较广、效果较佳的是蒸汽清理方式。其原理在于,以对应设备来制造大量蒸汽,将蒸汽以较高速度往混凝土表面进行喷射,利用冲击力较高的蒸汽来将混凝土表面附着的各个杂质进行清除。此外,喷砂处理也属物理方式,该方式在于利用某种特定精细的磨料,使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快速冲击。这两类物理方式的进行都受冲击力度的影响,但若表面杂质的硬度或粘结力过大时,其清理效果便会受到影响。此时施工方可利用离心式抛丸的方式,达到强度清理、无尘处理的最终效果[3]。
2.2检测各建筑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材料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安全度,为降低房屋裂缝状况的发生,施工方要将建材的质量关把好。在采购中,施工方要了解供应商信誉以及生产资质,保障所选购材料都满足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在运输和存储中,施工方要从材料特点选择合理方式、工具和地点进行材料的分类存放。例如水泥储存需防潮防雨,并要在材料存储中,及时对其储存温度、湿度和材料状态进行检查。在材料使用前,检测人员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使用中由施工人员将各材料使用量记好。此外,底板钢筋混凝土对水泥的性能有较高要求,但水泥性能又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施工方在水泥使用前必须进行复检,并检查其水泥种类、标号正确与否。
2.3强化建筑幕墙的密封性
结合当下建筑施工状况来看,为提升幕墙密封性,施工方一般会将幕墙气密性、水密性进行提升。在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要能规范搭接窗框扇,控制好搭接量。施工方要确保施工规范性以及设计合理性,确保建筑排水系统的运行正常和稳定,降低因排水问题带来材槽内的雨水积存状况。为进一步将幕墙密封性提升,施工方亦可将保温层加设进幕墙间[4]。
2.4进一步有效加强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
通常情况下,在实际设计图纸中对于实际的混凝土养护时间要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在浇筑施工结束之后的12个小时之内,必须对于已经浇筑完的混凝土实施相对应的养护处理措施,从而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充分保障。首先,要着重做好保温保湿的养护,这样才能使养护效果进一步提升。保温工作是最先需要着重关注的养护工作,要妥善针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切实有效保温,尽可能采用更科学可行的防晒手段,从根本上避免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结构裂缝问题出现。施工人员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地施工,利用草席、塑料等相关手段注重做好养护工作,杜绝人为的干预和破坏给混凝土造成危害,需要委派专人进行管理,确保保温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从而为整体工程质量的增强提供必要的条件,进而规避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出现。其次,针对混凝土的具体养护时间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原材料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养护时间方面,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予以明确,在整个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控制好混凝土的实际养护时的湿度等等,要进行及时洒水,确保整体结构能够维持在湿润的状态,并着重做好及时有效的强度检测工作,要对其进行随时随地的测量,同时将测量数据进行相对应的记录和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和优化,在具体的混凝土养护环节,可以用薄膜对其覆盖,以此使混凝土的实际湿度有效控制,这样能够充分规避裂缝问题出现。第三,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要针对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如果是普通的水泥,要确保其保养时间不能小于一周。同时,如果加入一定量的掺合料和矿物等物质,针对这样的混凝土,要尽可能延长一段养护时间,大约在两周以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做好时间方面的安排,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充分的避免,进一步增强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性能[5]。
结束语
在施工流程中,建筑结构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任何有关环节的失误,都会带来房屋裂缝状况的发生。为做好对房屋裂缝的科学管控,施工方应明确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各个因素,再从因素、施工规范出发,将建材质量、混凝土配比、泌水控制等环节严格管控起来,充分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概率。此外,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变化下,施工人员也要能对裂缝控制举措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此促进各项控制措施的不断完善,提升控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苟浩,庞林川,邹月,廖程.建筑结构施工中房屋裂缝控制措施[J].砖瓦,2020(11):122+125.
[2]刘国权.综述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常见通病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3):11-12.
[3]宋海明.建筑结构施工中如何控制房屋裂缝[J].建材与装饰,2017(26):5-6.
[4]梁蕾.建筑施工中房屋裂缝控制措施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07):80-81.
[5]李小卫.建筑结构施工中房屋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