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大体积砼浇筑技术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单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行业应用砼浇筑技术的频率不断增加,整体工程问题出现的概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江苏尚泽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行业应用砼浇筑技术的频率不断增加,整体工程问题出现的概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进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后续的施工活动展开。因此,需要针对大体积砼浇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并结合现实条件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达到良好的建设目标。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砼;浇筑技术;
        1  大体积砼浇筑技术的特点
        首先,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砼施工对砼的需求量通常比较大,施工条件通常比较复杂。在现阶段的房屋建筑中,大体积砼普遍作为地下基础结构,其浇筑形式通常为地下现浇形式,施工作业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因此与普通砼浇筑相比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除此以外,大体积砼结构比普通砼结构具有更大的体积,所以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建筑材料就更多,由此可知,砼需求量大是大体积砼浇筑的一个主要特点。此外,大体积砼施工对浇筑技术和养护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大体积砼结构体量大,浇筑过程中容易因水化热反应过于剧烈而产生结构裂缝,因此,需要采用连续浇筑的形式,提升施工整体性,避免产生缝隙。同时还要认真做好科学合理的后期养护工作,避免产生质量问题。最后,大体积砼浇筑施工还具有难度系数高,极易产生结构裂缝的显著特点。由于体量过大,大体积砼浇筑过程中,水化热反应比较剧烈,砼结构内外部温差较大,从而产生明天的温度应力。在应力的作用下,大体积砼结构会由内而外产生裂缝,这个问题会对大体积砼结构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  大体积砼浇筑施工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
        在大体积砼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整体工序结构较为复杂,建设难度较高,因此存在大量的现实影响因素,可能会使大体积砼浇筑施工出现一些问题,严重降低项目的质量以及建设效率。同时,在应用大体积砼浇筑施工的流程中,由于检测工序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可能会出现焊接事物、内部存留垃圾、凝结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对应的检查措施,深入分析项目流程,尽可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在浇筑流程中,振捣环节的处理也属于较为关键的难点之一。如果没有正确处理振捣工序,便会导致整体砼浇筑质量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出现后续的工程问题,不利于整体建设效果的提升。在振捣的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注重基础施工顺序,并明确装置应用与时间控制的策略,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此外,大体积砼浇筑的模板尺寸以及位置情况掌控是技术难点的又一体现。建设团队必须深入调查相关信息,并结合现场的条件,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避免出现意外问题,引起不良工程现象。在大体积砼浇筑结束后,针对缺陷的处理难度较高,如蜂窝、漏筋、麻面等。因此,需要在浇筑的流程中或结束后的养护阶段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效果,规避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3  大体积砼浇筑技术的应用策略
        案例在我市科技创新中心项目位于新城区,由 1-a(b)#楼、2#楼、3#楼、4#楼和 5#楼组成,地下建筑面积33148.8m2,1-a(b)#楼结构形式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2#楼~5#楼结构形式均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 7 度,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1 合理输送
        结合我市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工程案例的现场施工情况,建议工作人员结合地区房屋建筑工程材料运输相关规范,根据混凝土材料具体参数与相关标准,选择滚筒式罐车完成预拌混凝土运输,控制每车每罐混凝土材料装运规格在 6-8m3之间,控制各车辆之间的运输时间节点,保证为施工现场连续供应混凝土材料。工作人员要随时检验已经运输到现场的混凝土材料,检测其塌落度;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滚筒式运输车辆的搅拌筒以 3~6r/min 的速度匀速转动,在达到施工现场之后按照 8~12r/min 的速度匀速转动,在施工现场转动 3 分钟作用停止运转,反转卸料。在反转卸料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清理现场,注意现场安全管理,避免现场人员将手探入溜槽连接位置,及时冲洗搅拌筒拖轮等位置。
        3.2 振捣技术
        结合我市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工程案例中的大体积砼浇筑情况,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振捣过程,优化振捣技术,发挥技术应用优势,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冷缝等问题。工作人员要从底层开展浇筑作业,控制不同层之间的浇筑距离与浇筑时间,在上一层混凝土达到初凝时间之后返回浇筑下一层。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过程,配备足够的振捣棒,选择合适的振捣机械设备,先让混凝土自然流动,之后全面振捣;还需要在浇筑层前后布置两道振捣器(如图1),分别位于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卸料点与混凝土坡角处,既能够夯实上部混凝土,又能够强化下部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从而保证整个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振捣棒振捣棒
 
        图1 大体积砼振捣图示
        3.3 砼配比设计
        结合我市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工程案例中的大体积砼浇筑情况,工作人员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基础、筏板、柱等不同的大体积砼施工要求与标准,明确不同功能大体积砼的配合比参数要求,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水平,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为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配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深入分析混凝土的水化热系统,灵活选择能够降低水化热的材料,比如:矿渣水泥等,强化混凝土表面强度。
        3.4 后期养护
        结合我市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工程案例中的大体积砼浇筑情况,工作人员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进一步强化工程大体积砼浇筑施工效果,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工作人员要结合工程大体积砼浇筑需求,优化设计混凝土浇筑周期、浇筑厚度、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一般控制初凝时间在8h-10h 之间,控制终凝时间在 12 小时之内,同时在浇筑完成的 12 小时之后开始养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在终凝时之前为大体积砼施工成品覆盖塑料薄膜、麻袋,保证薄膜覆盖时间≥14 天,严格控制麻袋的敷设厚度;还需要设置自动浇水设施,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25℃;同时工作人员要保证保护膜的外部湿润,有效实现保湿效果,在铺设麻袋时控制各麻袋之间无缝衔接。在养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保证塑料薄膜与与麻袋遮盖良好,避免出现表面泛白的情况。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现场安全防火管理工作,禁止在施工区域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禁止现场其他人员随意掀开保温保湿设施,从而强化养护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市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工程中的大体积砼浇筑施工工序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大体积砼浇筑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涉及工艺较多,存在一定的裂缝风险,需要工作人员全面关注大体积砼的浇筑过程,全面关注其输送环节、振捣环节、配比环节与施工成品养护环节,优化混凝土结构,提升大体积砼成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凸显大体积砼浇筑技术应用优势。因此,建议工作人员要认真分析房屋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明确大体积砼浇筑需求,细化施工管理,为房屋建筑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尹建军.建筑工程砼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17(005):153.
        [2]刘厚纯.砼浇筑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8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