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游戏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吴小满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
        吴小满
        湖南省东安县横塘镇狮子铺中心小学  42591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2011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布,“如何将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各种类型的小学数学文化教学活动和比赛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随着数学文化教学实践活动的火热进行,如何理清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内涵及育人价值、探求实现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反思数学文化课堂教学行动中的问题,成为关系到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持续、有效开展,能否有效发挥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变化方式主要是处于从具象思维朝向抽象思维方向进行过渡的时期,小学数学需要在这当中起到媒介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充当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对传统教学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合理的解决,将教学内容不断扩展,信息技术采用画面、色彩和生动的信息媒体等方式,让小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心,促进其主动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开发其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将其主观能动性合理的表现出来,发展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数学学科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对于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很高的要求,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合理融合,能够从多个方面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实现转化,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1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师自身应意识到数学课堂应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合作性以及探索性。因此,在这些环节中就需要采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应用中,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有着很好的作用。融合课在信息技术动态特征基础上,可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进行探索和培养,同时将相关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从而保障小学生能够对数学定义及概念等知识点有一个透彻认知。例如,在“数字编码”授课时,就可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字及编码的具体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编码的意义,可以很好地将数字在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价值体现出来,强化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采集、分类和整理信息,在自主学习提升和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可以制作丰富的课件,同时,对学生所制作的课件在课堂上共享,科学合理地引入信息技术推动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2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尽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更加重视数学文化素材的使用、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但是仍然需要极其注重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是:数学文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避免“唯分数、唯考试”的评价取向。我们国家自隋唐建立科举制度起,一直具有应试教育的传统。不可否认,社会的价值取向、学校的功利主义、教师的观念定势,造就了以考试分数为主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唯分数、唯考试”的评价取向,并在数学教育中尤为突出。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方法单一,呈现重知识、轻素养,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病,对于学生数学感悟和思维过程的关注不足。数学课堂评价的不适当,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信心的激发,忽视了学生数学习惯和素养的养成教育,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最终导致数学的文化育人价值不能有效的发挥。
        3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情,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在新课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讲《植树问题》时,这是一个非常接近生活实际的问题,考虑到学生已经五年级,对实际生活中问题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解决,并且已经有了其他问题探索的经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发现规律,总结出“植树问题”中出现两端都种植、一端种植一端不种植、两端都不种植等情况的模型,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渗透模型思想的教学目标。第二,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中,可以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体系,并进一步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和提升。
        4优化教学场景
        创设与生活问题密切相关,又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一样,需要大家共同操作,共同解决。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准备苹果、花生、大豆、米等生活用品,让学生亲身体验称的过程,称一称几粒花生是1克,用手掂一掂1克有多重,感受生活中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并结合食品袋上的标注,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接着,用称苹果来理解1千克有多重,结合食品袋上的标注和实际称重认识1千克=1000克,所有的活动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物品,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结语
        总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将教学内容梳理成不同的专题模块,并将其与实际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数学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数学思想,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玉玲.学生的数学素养由教师陶冶-教师的素养谁关照[J].台湾教育评论月刊,2017,6(3):54-60.
        [2]叶志强,张辉蓉.数学文化与职前小学教师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03):5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