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王立珍
[导读]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立珍
        山东省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  2528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不仅是“小升初”的必考科目,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实践应用等能力的重任。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高低,与学生之后的学习息息相关。不过,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薄弱、耐心不足,所以他们可能无法有效进入学习状态,这自然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班级学习氛围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令数学教学活动顺利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策略
        引言:“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生活事例,以此推动新课教学,这也就是“生活化教学”。借此方式,学生可以依托熟悉的生活事例探究新知,这无疑更容易找到学习切入点。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相对薄弱,所以“生活化教学”无疑有利于帮助他们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推动学生进入状态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借助合适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小学生具有感性思维比理性思维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等特点,所以他们的学习状态相对情绪化。如果是面对熟悉、有趣的生活化情境,那么学生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是面对不熟悉的教学情境,那么他们则是很难有效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生活化情境,以此推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令教学活动顺利落实。
        以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小数加减法”为例,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情景图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克隆”的相关概念,并且带领学生了解生活中与克隆有关的现象。随后,教师便可以围绕书本情景图中的“克隆牛”健健、壮壮的“出生数据记录表”展开教学。如果课本中的情景图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也可以采取其他事例构建教学情境。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和家人去菜市场买过菜吗?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如果白菜的价格是0.8元一斤,番茄是2.3元一斤,那么买一斤白菜与一斤番茄要花多少钱?借此方式,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推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事例构建教学情境,但始终要围绕“生活化”进行,这样才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生活化事例,有效切入新课教学
        “新知探究”是数学课堂中的关键环节,所有“新课教学”都在这一阶段展开。因此,“探究新知环节”的效果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若想有效提高“探究新知环节”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引入新课。如果只围绕书本的知识点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寻找学习切入点,这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探究新知环节”应该紧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借此方式,学生可以依托熟悉的事例探究新知识,从而令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为例,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先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意义等等相关知识点。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放映“制作奶茶”的比例:已知一杯奶茶中,牛奶和红茶的比例为2:1,如果小明要制作一杯600毫升的奶茶,那么他需要多少毫升牛奶?多少毫升红茶呢?你们能不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在此之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样有利于调动班级的讨论氛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如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始终无法寻找正确的切入点进行解答,那么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点。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给出的比例,是不是可以将一杯奶成分成3份呢?如果把一杯600毫升的奶茶分成3份,那么每一份是多少毫升呢?借助言语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比例分配”的技巧。总而言之,当学生在“新知探究”过程中遇到难题之时,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引导,以此帮助他们攻破难点。
        三、解决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小学数学活动中,“随堂练习环节”同样必不可少,这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环节。数学学科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紧扣生活中的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随堂练习环节”融入生活元素,还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完新课之后,应当及时穿插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堂习题,以此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以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完基本内容之后,教师便可以设计以下习题:已知小明家有4张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地毯,他想要把这些地毯铺成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那么,小明要怎样摆放地毯,才能令面积最大?当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先画图,并且在图上标上数据,最后再做题,这样才不会出错。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题型的随堂练习题,总之要“围绕生活实际”。借助生活化问题,可以让学生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素质教育背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在课堂中结合“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是首要任务,这是调动班级学习气氛的关键环节。在最重要的“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同样要结合生活事例展开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代入感,以此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给学生布置与生活有关的随堂习题,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曹春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0(11):16-17.
        [2]周郁威.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3):60-61.
        [3]刘军.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7):85-86.
        [4]沈金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施路径探微[J].学周刊,2020(14):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