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教手段整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宋彩侠
[导读]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
        宋彩侠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第四小学   235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大前提下,创新型教育怎样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电教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电教技术;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化教学集声、光、色、图、动画于一体,超越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视野,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能把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太空到海底,从异国到本土,所有的事物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亲眼目睹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以图解文,突破难点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一特点,给他们大讲特讲一些知识性、抽象性很强的东西,他们就很难理解,并且很容易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观潮》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白浪翻滚,浪涛汹涌,海浪声震耳欲聋,钱塘江大潮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使学生进入有声有形的画面,仿佛置身于观潮的人群之中,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二、展示过程,启迪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单靠教师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在学生的疑难处,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
三、形象描述,突破疑难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

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四、变静为动,引导作文入门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如果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的软件将有些过程制成三维动画展示出来,可大大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如《纸船和风筝》是一个由两幅图画组成的童话故事, 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一路漂,漂到小熊家门口。“纸船和风筝”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如果我们把静止的,设计为“松鼠在小溪放纸船,小熊在山脚放风筝”的动画特写镜头,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教学与以前单单靠挂图、幻灯的教学相比较,从学生的参与面与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五、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比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采用录音和录像,使学生通过画面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通过一组镜头,使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通过配乐读,有声艺术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使他们进入角色,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较快地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讲读中,还可以用定格再现,使学近距离地观察到三组最有代表性的场景,从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中更深地使学生理解少年周恩来当时的决心。由此看出,利用电教媒体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屏幕上定格、慢放、重放等方式,让学生对重点部分反复地观察分析,再加上教师的点拨,能较快地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音乐感受意境,表达情感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可以使不少内容变和生动,特别是在古诗教学中,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参考文献
[1]张筱兰,郭绍青,刘军.知识存储与共享学习空间与学校教育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7(6):53-54.
[2]郭绍青,张进良,郭炯,等.网络学习空间变革学校教育的路径与政策保障[J].电化教育研究,2017(7):56-58.
[3]南国农.我国22年电教发展留下的三笔宝贵财富[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