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童谣让语文学习活动弥散文化味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雷康玲
[导读] 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快乐传诵的儿童文学。
        雷康玲
        广西南宁市中山路小学   530000
        摘要:童谣是一种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内容通俗浅显、讲究韵律节奏、适合儿童快乐传诵的儿童文学。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童谣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表明,童谣的确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儿童从童谣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新童谣;语文学习;文化味
        引言
        童谣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包含互动性,律动性以及简洁性,是一种十分有趣且能给学生在学习之余带来快乐愉悦心情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童谣,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给予一些学习方法的提示,同时还能让学生在体味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学习的快乐。教师通过童谣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语文课堂,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童谣引入,激发兴趣
        学习首先要有兴趣,求知欲和兴趣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的问答形式的童谣和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语句优美。设计本课教学时,可趁热打铁,继续利用这种问答式童谣的优势,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巧妙过渡中点燃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猜谜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所以老师先设计几个有关联的谜面,让学生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出。当谜面一出来,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当所有的谜面与谜底一一揭示之后,再顺势让学生朗读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的问答式童谣——
        什么星球圆圆夜空挂? 月亮圆圆夜空挂。
        什么饼儿圆圆中秋尝? 月饼圆圆中秋尝。
        什么叶儿圆圆水里长? 荷叶圆圆水里长。
        结果证明,这样的处理形式,以自然的形式将童谣呈现出来,没有硬塞给学生的机械,看到自己的答案成了童谣的一部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自然的激发。这样的方式还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童谣提示,培养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年级则是小朋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关键期。
        从孩子们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与指导。而其中大多数的要求是通过童谣的形式让学生一一去理解、掌握,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童谣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


        三、童谣渗透,指导学法
        语文课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它集听、说、读、写于一体,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其间均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
        举例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要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将读得好的小朋友的优点说一说,学生在童谣的引导下,对读好课文的要求有更为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对自己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明确的改进方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童谣中提出的一些朗读的基本要求,老师可再通过多种手段的激趣、多种形式的朗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喜欢读、敢于读、乐于读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童谣总结,加深理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体会文学作品之美。因此需要教师多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总结,让学生走进文章的意境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美,意境美。当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语言应用背后的内容、情感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学习基础的语文文字表达,还能学习情感表达以及中国悠久文化底蕴带来的独特人文情怀与气息,使小学生对于文字背后萦绕的意境情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于此同时,教师可以选择用童谣的形式来总结课文内容,甚至点明文章要义,既简明生动,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教学效率。
        五、童谣创作,训练说话
        教学过程中,拓展说话的训练往往是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引发他们想象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可先将本文的语言转成童谣的引入句,为学生创设语言转换的机会,也为学生的进一步模仿创作作较好的铺垫。然后出示同类型的场景图片,让学生模仿示范的句子一句来说一说,这样一首新的童谣便产生了,这样可以自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这样的语言训练不仅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同时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和孩子们一起创编一首趣味十足的儿歌,也会让孩子们有学习的成就感,更好地沟通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结束语
        童谣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与语文课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千思万缕的联系。学生对童谣的认知,从他们牙牙学语时就已经有了。因此,在语文课,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童谣,利用童谣这一载体,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老师和学生可一起分享智慧,无论是对课堂节奏,课堂气氛的调控,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的发展与培养,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莉.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途径[J].语文天地,2019(18):73-74.
        [2]徐丽霞.语用视角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26-27.
        [3]王永平.融入童谣的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5):57-59.
        [4]张瑞.童谣: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新载体[J].文教资料,2011(26):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