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 俞萎萍
[导读] 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教育
        俞萎萍
        杭州萧山城南初级中学311200
        摘要:德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在近年来号召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德育品德的塑造。对于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活动来讲,其缺乏先进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此教育背景下,有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利用激励策略来构建高效的初中德育课堂。笔者在本文中以此为教学主题,展开了相关的教学探究活动。
        关键字:德育教学;激励手段;初中班主任;教学策略
        引言:对初中班主任的教学活动而言,德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活动关乎着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构建、价值三观的塑造,还关乎着未来国家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所以,初中阶段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大众热议的教学话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展了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希望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德育人才。在初中德育实践活动探究中,有些班主任提倡使用激励的手段来促进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在此教育背景下,笔者从初中班主任的教学角色出发,对我国当前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观察,阐述了激励教学策略使用的重要价值,并且立足于当前德育教学活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几条具备先进性的德育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激励手段在初中德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促进初中阶段学生德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发展。
        一、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活动中,激励手段运用的积极价值
        探究德育教学活动发展的必要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都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在增强,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元化。如果不具备政治正向的价值三观和原则底线,学生很容易被这些纷乱繁琐的社会信息影响,从而带歪学生的三观、培养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探究激励手段运用的必要性。从时代背景出发,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已经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非民主式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运用民主性、开放性、平等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而激励手段是符合这一教学趋势的民主性、先进性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发展。
        激励手段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的价值探究。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活动中,有效采取激励手段,能够以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教学活动参与率,转变学生德育教学活动参与的被动性。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引导学生掌握当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道德素养,为我们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二、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活动发展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当前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来讲,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仍然还存在着较多的教学难题。首先,初中生的德育教学活动参与意识较弱,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未被激发。受应试教育观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将学习的中心和重点放在应试科目的学习上,所以德育教学活动不受重视,无论是教学资源的分配上还是教学计划的设置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使得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的德育参与感较弱,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和效能。其次,对于我国当前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来讲,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教学方式单一且乏味,主要采取机械性的灌输方式,引导学生去掌握德育理论知识。这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和德育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培养。这是当前德育教学活动需要改变的教学问题。
        三、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活动中,促进激励手段运用的积极教学策略
        对于德育教学活动来讲,激励手段的采取具备复杂性。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都是有差异的,而在此影响下的学生性格也有所差异。

学生性格上的差异决定了激励教学方式采取的多元化。所以,在德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激励教学手段时,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教学手段。
        1、精神激励手段的有效采取
        上文中笔者提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都具备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化差异。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激励手段多元化方式的采取。首先是精神激励手段的有效采取。因为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严重的自信心,其经常性的进行自我否定。对于这类学生来讲,其具备较强的自尊心,在德育教学活动进行中,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其自尊心的维护。相比起物质激励手段,精神激励手段更能给予其充足的自信心。所以,班主任可以对其展现出来的高素质道德素养进行公开表扬,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给予其更多的自信和肯定。亦或是,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这类学生进行榜样激励,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转变学生对德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明确学生自身的责任担当。
        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榜样先锋”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中,由班级学生共同推选出道德素养的较高的道德模范学生,为其授予“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以表示对其优良品格、道德素养的肯定。
        2、物质激励手段的有效采取
        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讲,精神激励的方式并未有物质激励的方式来得直接和有效。所以,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也要积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来采取相关的物质激励法。
        例如,班主任可以对班级的规章制度、学习制度、生活制度进行有关的设置,并且针对这些设置来制定相关的工作量化表;由班级干部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品德进行打分;在设定相关的周期——周期时长可为一周。这一周期不会过长也不会过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周期过后,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并且设置相关的物质激励等级。
        3、教师在采取激励手段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最后,初中班主任在使用激励手段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使用精神激励法还是物质激励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都要做到公平公正。教师在采取激励手段时,不要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转变为学习成绩的大PK,这样的激励手段采取形式对德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没有任何的积极影响意义。教师在采取激励手段时,要严格遵守班级共同制定的文件,要减少个人偏好和意向,要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美好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例如,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时,初中班主任要设置相关的评分标准、活动制度、监察团队。可以说,激励手段的采取必须要以这些准备工作为基础。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是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进行的,才能确保德育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确保对德育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结束语:以上就是笔者立足于初中班主任的教学角度,在德育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激励教学手段。总而言之,在笔者看来,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对初中阶段德育高校活动的建立、对初中学生核心德育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必须要明确激励手段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在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注意多元化德育方式的采取、要注意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学生,以此来提升德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忠,王艳红.关于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施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8,0(5):171-172.?
        [2]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0(7):47-47.?
        [3]张来桢.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0(27):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