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1期   作者:吴小谷
[导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吴小谷
        广东省化州市同庆镇中心小学  525127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语文教师要想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内在品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养路径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便是其中的教育重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吸收语文知识,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散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语文文化内涵。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主要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中各类人文精神的理解。随着学生知识积累增多,学生核心素养应当更加抽象化及精神化。小学语文教学达到高段时,学生也将进入青春期,开始具备独立的思维及意识,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此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更加个性化。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人与事物的微妙关系,形成正确的处事风格及思想态度,通过文字完成自我表达及信息读取,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加良好的理解能力,通过文字及语言更加良好地表达。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巧设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思维发散这一方面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巧设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散思维,交流想法,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弥补自身思维的缺陷和不足,构建完善的思维模型,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时,首先,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古诗中提到的景物有哪些?”学生纷纷回答有荷花、荷叶、菊、橙子和橘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翻译古诗,使其掌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古诗的题目为赠刘景文,你们认为苏轼写这首诗赠予刘景文是想要告诉他什么呢?”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分析古诗,交流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设置一些小问题:“荷尽菊残是什么时期?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使其探究这首诗的具体含义。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充分发散了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构建了良好的思维模型,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夯实基础,规范语言运用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要从不断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规范学生语言运用做起,而从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情况来看,小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厚实,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写错别字、读不对字音、病句连篇等突出问题,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的提升培养的效能与质量。一方面,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写规范字、读规范音、说规范话,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纠错”,互相发现同伴语言学习与运用中存在的各种语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规范语言运用”的小活动,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运用习惯,进一步的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语言规范运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课堂用语,继而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未来的较好发展。
        (三)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来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如情境教学、微视频、角色扮演等,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教师在成语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成语接龙”的情境活动,利用趣味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四)有效阅读,引导学生审美创造
        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他们产生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章,体会和感受其中的语言艺术就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审美想象,深刻体会和感受到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魅力以及人生哲理,慢慢学习和掌握运用语言来对美进行表现和创造的能力,逐步产生自觉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在语文文章阅读和体会的过程中形成高尚的审美品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而核心素养正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语文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工具性的学科,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再加上当下社会对我国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使得教师不得不积极研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海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64.
[2]张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才智,2019(17):117.
[3]刘秋艳.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小学时代,2019(17):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