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阅读的意义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周华蓉
[导读] 早期阅读是为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周华蓉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保安小学
        【摘要】早期阅读是为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的素质。由于儿童早期阅读理论研究总体上滞后于实践的需要,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学习、贯彻和落实《纲要》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解偏差方法不够到位的问题。为此,本文拟从有关早期阅读问题入手,明确早期阅读能力的内涵,探讨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分析其目前存在的误区及如何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
【关键词】儿童早期阅读 内涵  误区  方法

        近年来,早期阅读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一些幼儿园、小学纷纷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其实,早期阅读是一个大的阅读观念,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终身学习的素质。
        一 、早期阅读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内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所发展的核心能力是自主阅读能力。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自主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一)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的能力。学龄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来说,他们的早期阅读过程是与他们已经获得的口语分不开的,学习书面语言是调动自己口语经验,将书面语言信息与自己已有的口语经验对应起来,是儿童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儿童还不可能是流畅的阅读者,因为他们对阅读内容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需要他们在理解阅读内容时掌握几种初步的技能:1、反思的策略。2、预期的策略。3、质疑的策略。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儿童的自我调适能力、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1、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 在幼儿语言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等等。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魅力。幼儿在倾听故事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2、早期阅读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
    3、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往者做作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个方面。
    4、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幼儿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即使他并不经常的接触社会,他们的语言发展必须能够承受多样化的语言和适应能力,包括理解和运用。
三、早期阅读教育有几大误区的解读。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作为家长,要懂得阅读,走出婴幼儿早期阅读的误区,掌握一些与亲子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误区1:阅读就是识字
        有的家长说:“我觉得让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让他多认几个字,只要孩子会认字,就会自己看书了。“”我女儿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
        大多数的字对幼儿来说没有意义,无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所以,阅读不等于识字,不能以孩子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会阅读,想象力才是阅读的基础,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描绘眼睛无法见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会阅读。
        在知识爆炸的多元社会里,孩子更需要培养主动的学习精神和融会、消化知识的想象力,而图画书正是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
        误区2: 认字一定要和写字同时进行
        事实上,儿童从出生就开始了学字,先学的是字音,然后又学字形,至于写字则是在儿童合适的时候进行的。幼儿园里要识字的第一目标是阅读,只要孩子能见字读音就行。过早的让学前儿童执笔,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进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分段教学,这才是科学的识字方法,写字应该等孩子长大进了小学再教。
        误区3 :应该先识字再阅读
        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单独划分出一个识字阶段,这与儿童言语发展规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适应的。
        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成人在引导幼儿识字时,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大量地、系统地、机械地让幼儿识字是不可取的,而是应该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先培养幼儿看图讲故事的能力,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在成人给他们念故事的过程中,在口语和文字一一对应的互换过程中,学会辨别一些出现频率较多的文字。
        如果单纯地认读字体不仅会割裂阅读和识字之间的关系,破坏幼儿在阅读中自然形成的语感,而且容易降低幼儿识字的积极性,对幼儿养成自觉学习、乐意学习的习惯也极其不利。
        误区4: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这种价值决不是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而且,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因此我认为,即使在学前晚期,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画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成人应充分重视它,利用它。


        误区5 :幼儿不会看书,只会搞破坏
一位家长给不到三岁的儿子买了几本图画书,孩子看见图画书就又撕又咬,不到两天就全部毁坏了,这位家长叹着气说:“孩子太小,根本不会看书,只会玩,搞破坏,买书也是浪费。”其实,孩子玩书,撕书等是一种阅读准备行为。
        孩子天生是喜爱书本的,书对幼儿而言就是一个玩具,在经由咬、翻、甩、搬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幼儿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孩子翻书、玩书(最终多演变成为撕书)等活动,是对阅读的一种准备行为,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随着身心的成长,幼儿阅读的方式有其阶段性,家长可适当引导。为了防止孩子毁坏书,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撕不坏、质地较硬的图画书。
        误区6 :图画书一定要色彩鲜艳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因为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图画书中的图画可以不用鲜艳的颜色,只要能充分表达故事就行。许多世界优秀图画书甚至是黑白的,它们同样可以创立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事实证明,色彩雅致的画面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沉入到故事中去,而且也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和非凡的审美能力。
        误区7 :放羊式
        阅读需要家长陪伴。孩子看书习惯的培养,至少需要坚持21天。在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时就让他放羊式的独自翻书,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趣,从而对书产生厌恶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看书时,家庭的环境应该安静和谐,家长不宜一边看电视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孩子容易分心。
        误区8 :点读法
        有些家长陪孩子看书时会拿着笔一字一字地为孩子点读。认为这样为孩子点读不仅可以让孩子接触书籍,了解故事,还可以帮助认字,对入学后的学习应该很有帮助。
其实食指划读法胜于点读法。陪伴孩子阅读时,家长可以采取食指划读法。食指划读法和点读法不一样,能让孩子跟上家长阅读的节奏和感情。如果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表现出夸张的表情,那么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理解其中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不能特别强调孩子认字。因为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较差,几乎不会对文字感兴趣,如果一味要求他们认字,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误区9 :追问式
        追问只会适得其反。孩子的记忆力其实是很好的,特别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会记得很牢。但如果家长不停地追问,孩子反而会烦躁。这么小的孩子就要面对大人的“考核”,他会很累。而且这种“考核”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无益处。
        误区10: 总结式
        在给孩子讲完故事之后,很多家长会习惯性地给孩子总结一下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亲子阅读最忌讳总结。“如果家长在给孩子讲完故事后都要进行总结,就相当于框定了孩子的思维,不允许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有害无利。”
        亲子阅读需要家长耐心陪伴,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家长只需要不断地给孩子讲故事就好了,孩子听多了自然会理解其中的深意,而且他还会主动给家长讲他所总结出来的道理,孩子自己的领悟很多时候会超出大人的想象。
四、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早期阅读活动有独特目标和专门的内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也有着独特的要求和方法。那怎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呢?根据早期阅读的目标: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和阅读环境
        儿童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差,对语言,文字,甚至图象等理性材料缺乏条件反射。要让儿童能阅读,使其理解书上的知识,就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丰富其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平时十分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身边的生活常识,尽可能丰富儿童直接的感性经验,为儿童阅读打好基础。
        2、善于启发儿童思考和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例如听了故事《昆虫晚会》后,我就让儿童自己选择最喜欢的角色表演,引导儿童学说角色间的对话。此外,语言游戏是教师为儿童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儿童在游戏情境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目的,也是儿童很喜欢的一种形式。
  3、提高儿童对文字的兴趣
刚刚开始阅读的儿童,自己只能认读少量的汉字。因此,教师在引导儿童注意汉字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选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图书材料。图文并茂的图书,有形象性的特点。生动的视觉表象能提高儿童阅读的积极性,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情感,提高儿童的识字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图、文、字相结合,很大的促进了儿童的汉字的理解和掌握。
   4、教给儿童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会儿童阅读的技能和方法是儿童阅读活动的前提。①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②学习按从左往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③提高儿童的理解力。④帮助儿童把相关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故事阅读联系起来。
        5、对于儿童的回答给予灵活的评价
        当问题具有很多个可能的答案时,对于儿童的回答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们口中的答案,并不是教师希望的那个。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回答看成是一种信息加以考虑,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指导。总之,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回答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尽量鼓励儿童进行思考,而不是对他们的回答做出迅速的判断。教师过于果断的判断,会破坏孩子进行思考的动机,或者阻止他们说出那些还处于试探阶段的答案,而且老师果断的判断还有可能扼杀孩子的思考。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后,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部台阶,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必须早在儿童期就进行训练,让儿童尽快适应语言、文字、图像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儿童进一步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有效地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云.幼儿阅读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2】朱润鱼,袁宝英.3-5岁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实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4).
【3】吴放.再谈早期教育(下)【J】.山东教育,200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