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难文简学---关于如何做好“长课文”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罗晓霞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
        罗晓霞
        福建省漳州外国语学校  363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且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学生需要学会综合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时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长课文教学;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前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何阅读文章,分析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长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教师要寻找一种方法,让学生不再畏惧长课文阅读和分析,本文将对如何做好“长课文”教学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拆分长课文,化繁为简
长文章的学习难度之一在于它的长度,很多学生因为刚开始读不懂,最后对整篇文章的阅读也失去了兴趣。很多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考虑,想要通过教材教学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也就导致了一篇长课文的教学需要花费太长的课时,学生的新鲜感下降自然而然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有的时候就是“物极必反”,教师越是急于教学,想要把所有知识点全部涵盖,而学生的接受效果会下降,最后反而学到的知识并不多。长课文虽然内容长,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进行结构划分,之后对课文进行层次划分,分段落的讲解。不重要的过渡段可以适当介绍然后略过,着重讲解重点知识。课堂上语文教师也比较喜欢让学生回答问题,想要了解学生的观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对于长课文而言,教师不可能做到全文的精讲,在课堂互动环节也可以适当压缩。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仍然需要培养,而过多的课堂互动会打乱他们的思绪,经常忘记前文讲过的内容,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变得不完整。而长课文的学习关键也在于如何完整地了解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所以教师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将长课文化简为短课文是很有效的方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六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有一篇文章叫做“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具有很明显的故事情节,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呢?这样的故事情节明显的就可以分为多个段落,即把大文章转换为小文章,让学生进行段落分析。转化的意义在于减少了学习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因为分开段落更清楚每段的含义,而且更方便学生与前文建立联系。很多时候文章要想更好的得到分析,那就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一个情感不可能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在前边肯定会有铺垫。给每个段落总结段意,帮助学生更方便的对课文建立一个最初的了解,方便学生全面了解长课文。分层次是为了降低学生一次完整阅读的时间,这也可以让学生尽可能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学习长课文的压力变小。
        二、利用好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教学,改善学生学习感受
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曾经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有黑板和三角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小学课堂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都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并且合理的运用这门技术,也是能够帮助自己提高授课的效率的。首先要分析长课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哪里,例如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往往没有很强的“定力”,如果学习同一篇文章时间过长,他们也会疲劳。其次是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对文章的内容不熟悉,进而教师讲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无趣。学生此时的思维是非常被动的,没有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之中。

真正有效率的长课文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也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吸引学生越来越想要了解文章内容的。说到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才是问题的关键。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更加富有活力,比如在ppt中可以使用图片总结段落精华,也就是用图片来总结这个文章的大致意思,学生根据图片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样一来解决了学生听不懂而感到枯燥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就要逐渐淡化教师的“存在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与学生互动,但是不是一味的询问问题,可以在一个层次介绍完之后,让小组进行讨论,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同时小组讨论也能提高沟通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叫做“骑鹅旅行记(节选)”在进行本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用多媒体设备,比如随着情节不断发展,可以根据教材插画进行配图,通过图片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能够提高学习文章的趣味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最好内容与教材差别不大。因为影视作品难免会与语文教学有出入。同时除了使用多媒体之外,学生的学习感受改善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感来完成,其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感,并不是依靠多次提问来解决问题。无效的提问只会把课堂打散,影响课程的完整性。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给她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其次是注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提前做好学习长文章的准备,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长课文切忌拖延“战线”,教师更应该注重高效率授课。小学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识字,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就是学习阅读理解。理解能力在日后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审题的时候就需要理解题目。所以教师就可以从如何理解好一篇文章的方法入手,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这样一来也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如果是一些名著片段,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查找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简介等,这些其实都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且也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如果是一些普通的长篇文章,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让学生提前浏览,然后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很多长篇文章有明显的层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总结段落大意、分出文章的层次。这样也是变相理解长文章的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六年级上册中,第八单元有一篇长课文为《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也与鲁迅先生有关,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以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白话文的使用,很多学生因为不理解词意而读不懂内容,教师可以在课下适当给出提醒,便于学生理解。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鲁迅先生很多意思的传达都不可以太过直白,只能选择更加晦涩的语句,所以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理解,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带领学生观看一些视频,让学生更好的认识鲁迅先生,情感分析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联系,在不断的学习和阅读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结语:长课文的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考验,但是不代表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比如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其次就是做好课前准备。长文章和短篇文章毕竟有差别,不可能做到和短篇文章一样精细,所以就需要教师将精华传授给学生。相信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朝辉.老课文  新意图——以《花钟》为例,比较小学语文部编版与人教版教学目标的异同[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19.
[2]许守娉.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及措施[J].中国新通信,2020,22(16):201.
[3]钟璟.以“大数据”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