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动手操作更加有效?——由“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杜微娟1 朱浩锋2
[导读] 关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教师用书是这样指导的:推导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两种途径。
        杜微娟1   朱浩锋2
        (1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小学,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2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38)
         案例分析(一)
        有些操作不能省
        关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教师用书是这样指导的:推导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两种途径。一是用类比发现、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同样可以得到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二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大多数老师为了节约时间,都采用第二种途径,即得到长方形计算公式之后,就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直接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认为无需动手操作验证。那么,这样处理的效果好吗?
         案例片段:
         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
         1.师:出示一个长7cm,宽3cm的长方形。
         生:口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2.师:课件演示宽3cm不变,长由7cm变到6cm,再变到5cm,再变到3cm,
         生:依次算出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感受长减少时,计算方法并不改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图形停止在长、宽均为3cm处,我们已经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师生间交流后,(课件演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变化关系)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其设计意图是:通过课件直观感受,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长方形一致,名称不同而已。
         4.学生独立解答:
         (1).计算边长是3cm的正方形面积。
         (2).教科书第54页第2题
         计算长24米,宽21米的长方形草地、边长为15米的正方形花坛的占地面积。
         案例分析:
        在学生独立解答中发现,多数学生计算花坛的面积,用15×4=60米。当时我就在想,明明刚才“推理”过程很顺利,“为什么实际应用时会是这样的效果?”课后也亲自问了一些学生,孩子说不清楚。分析出错问题背后的原因,我发觉: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形的面积计算,他们的空间观念、推理、类比等各方面的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大多数还达不到光凭借想象推理就能掌握的程度!实践证明:推理、类比只适合一部分学生,课堂顺利也是一种表面繁荣的假象,只是少数好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而已。
         实践与反思:
        随后我自己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再动手操作,摆一摆来验证得到的结论,其实仅用短短几十秒时间,学生都完成了操作,并不费太多时间。但当每位学生经历了这个操作验证的过程后,他们对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就有了直观感受,所以理解更加明白深刻,作业中出错率也就明显降低!有时候我们的课堂很顺利,那只是表面现象,有时候我们把学生估计的太高,那只是一部分孩子能达到!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和需要,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某些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有些操作不能省!
         案例分析(二)
        有些操作需要省
        探索长方形的面积,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探索:第一种方法是用面积单位不重叠也不留缝隙地铺满长方形,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长方形面积的数量。第二种方法不用密铺,只要用面积单位分别摆满长和宽,就能算出摆满长方形所需的面积单位个数。实际教学中学生一开始不一定能出现第二种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分两个层次进行。
         案例片段:
         一次听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1.(1)师:出示图形①
         生:自己动手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能摆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图形①
         (2)组织交流。学生用面积单位不重叠也不留缝隙地铺满长方形,数一数共摆了6个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图形②和图形③的面积
                                                             
                                                             
       
                                                
                                                
                                                
         
         
         
         
         图形③
         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摆的学具不够用了,着急借别人的;有的学生在认真地画满格;有的只摆了一行一列,有的只画了一行一列就早早停下来。这时这位老师提醒让学生下次一定要把学具带够;让画得慢的孩子画快一些把格子画满······
         案例分析
        当学生的学具不够摆时,当学生觉得把全部方格画下来很费时间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如果不摆满,不画完,有没有办法得到这些长方形的面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到,其实摆或者画一行一列,用一行摆的面积单位个数乘用一行摆的面积单位个数,结果便是长方形的面积数量。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便呼之欲出!如果提醒学生带够学具摆满,或动作放快把格子画满,就错失让学生的思维有具体到抽象发展的过程,错失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良机,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有些操作需要省!
         案例反思: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学生出现错误,不能只简单地认为不认真、不仔细、学不会,而要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分析错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学定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