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 要】:目的 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138例于我院接受PICC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9月为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69)、研究组(n=69),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为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PICC静脉输液治疗期间,与常规护理相比,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可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PICC护理质量;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并发症
PICC属一种安全、便捷置管技术,但在操作期间,受护理质量影响,可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或出现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痛苦感受[1]。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为以静脉治疗为背景的专业化护理小组,通过加强护理培训、总结护理问题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降低PICC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此,本次研究选138例PICC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138例于我院接受PICC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至9月设为对照组(n=69),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设为研究组(n=69)。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38例,年龄18~64岁,平均(52.37±5.63)岁;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35例,年龄18~68岁,平均(53.10±6.13)岁;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遵医嘱治疗,帮助患者调整舒适治疗体位;定时检查患者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1)完善PICC治疗护理流程:依据中华护理学会及相关静脉输液委员会要求,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PICC护理标准流程、操作规范及质量标准,包括静脉输液中药物使用安全、输液护理工作检查、冲管、封管标准操作、导管使用时间等,并明确规定巡查频率;(2)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与医生共同制定静脉治疗护理相关考核,选成绩理想、护理经验丰富者组成小组,并组织PICC治疗护理流程相关内容培训,重点培训最新置管办法及操作手法,以提升护士护理质量;(3)规范PICC护理工作:护理小组详细掌握患者临床资料,有置管需求者及时剔除申请;观察患者凝血指标、血常规、电解质情况及详细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静脉通路,告知患者PICC置管相关注意事项,取得同意后遵医嘱置管,并登记患者置管信息;(4)持续性质量改进:定期开会总结PICC护理期间遇到的问题,予以全院讨论、护士长总结形式,将最新方案应用至实际护理操作中并行效果评价,以不断提升PICC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由护士长行PICC护理质量评价,满分为10分,分数高表示护理质量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SPSS24.0软件计算,(±s)、(%)表示计量、计数资料,t、2检验;P<0.05提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55%(68/69),较对照组88.86%(62/69)高(2=4.777,P=0.029<0.05)。
2.2 PICC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较对照组13.05%低(P<0.05),见表1。
.png)
2.3 护理质量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4±0.21)分,较对照组(9.51±0.37)分高(t=2.538,P=0.012<0.05)。
3.讨论
PICC置管与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相比,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感受,提升患者静脉输液舒适性,但治疗期间可发生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不适感受,影响护理质量,因此需加强护理管理[2-3]。
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静脉治疗小组PICC治疗护理专业程度更高,在PICC治疗护理流程完善基础上,可充分发挥护理价值,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考虑原因与护士基础技能提升相关,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痛苦,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PICC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考虑原因为,与常规护理相比,研究组护理人员均严格依据最新护理流程实施干预,并依据护理质量标准规范自身护理行为,可减少因经验不足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并通过质量改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达到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评分之效[4]。田娅[5]发现在PICC护理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88%vs19.51%),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在PICC护理期间,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可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谢竟, 刘丽萍, 李兵娇. 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在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027):3332-3335.
[2]茅昌敏, 孟爱凤, 郑晓宇, 等. 基于安全输液示范病房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 护理学杂志, 2018, 033(023):P.36-39.
[3]缪红, 董承颜.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003):612-614.
[4]董丹. 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价值的相关研究[J]. 饮食保健, 2019, 006(015):215-216.
[5]田娅.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026(018):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