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国城乡规划编制的技术与理念,为传统城乡规划编制带来更广的发展思路和改革空间,其促动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将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和运行效率。数据是GIS技术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大数据下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升级带来的数据革命,将促动规划编制中GIS技术应用价值的进一步开拓。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底线控制的思维导向对规划编制数据分析工作要求增加的背景下,运用GIS技术对规划数据的分析处理,将有效提高规划编制工作效率。文章以广西靖西为例,针对大数据下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从城市用地分析评价、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村庄分类布局规划三个层面分别展开研究,为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GIS、靖西、国土空间规划
正文:
国土空间规划承担“多规合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使命,大数据网络技术及GIS技术在规划编制中的分析应用,是大大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性、合理性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广西靖西国土空间规划为例,主要从GIS技术在城市用地评价中的应用、GIS技术在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应用、GIS技术在村庄分类布局规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分别展开实例研究。
1.GIS技术在城市用地评价中的应用
1.1 GIS技术在城市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靖西全市建设用地压力、生态条件承载状态总体良好,运用GIS技术对城市环境承载力评价,应首先对城市三调数据相关因子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涵盖耕地承载规模及城镇建设承载规模两方面,具体包括GIS技术对三调耕地及耕地承载规模、GIS技术对三调现状城镇用地及城镇建设承载规模的分析评估,完成了规划对土地资源约束下、水资源约束下的耕地承载规模及城镇建设承载规模的预测工作,为靖西后续城市用地开发提供了底线基础。
1.2 GIS技术在国土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广西靖西案例中选取的评价数据因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适宜性评价,包括生物多样性评价、水资源涵养重要性评价、水土保持重要性评价、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几个层面内容;(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包括农业功能指向土地资源评价、农业功能指向水资源评价两方面内容;(3)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包括城镇功能指向灾害风险评价、城镇功能指向区位条件评价两方面内容。
GIS数据分析,帮助规划编制中得出了靖西市域生态空间占比78.43%,农业空间占比16.27%,城镇空间占比5.30%的用地适宜性评初步结论,为后续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区三线”划定奠定了基础。
1.3 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中的应用
基于靖西现状主体功能区定位及未来发展潜力初判,规划运用GIS技术对靖西市域“三区三线”进行了划定。
(1)“三类空间”的GIS划定。首先明确了各区开发强度、开发与保护原则方向、廊道建设和预留总体方向,并将各要素关联空间数据结合国土三调数据导入GIS技术,即得知三类空间的分布及规模情况(生态空间占比78.43%,农业空间占比16.27%,城镇空间占比5.30%)。
(2)“三线”的GIS划定。以底线控制、合理规划为指导原则,首先规划确定了“一核三轴三区”的圈层式空间发展结构、“四区四廊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其次,根据“三线”划定要求,统筹划定调整。
①生态红线划定中,基于国土三调数据,运用GIS技术,在生态保护红线中加入了生态二级公益林、扣除人工商品林、已批重大项目破碎图斑等空间数据,对生态红线范围进一步优化,将生态红线面积占全域国土面积比重由开始44.19%下降到40.12%;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划定从高标准农田分布、粮食功能生产区分布、优质耕地分布三方面考虑,利用GIS技术对靖西市域耕地保有量进行了空间数据分析预测,得知耕地增加潜力及耕地减少预测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的划定中;③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中,规划利用GIS技术对靖西市域及中心城区的城镇土地开发现状进行摸盘分析,加入现行土规、城市总规的土地可利用规模及预计开发规模考虑,以GIS可视图形式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了直观的划定。
2.GIS技术在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2.1 GIS技术在城市对外交通分析中的应用
靖西市域现状高速公路路网基础优良,城市发展利用高速公路的公路效应尚未发挥充分,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服务范围是否合理应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
规划将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服务范围空间数据导入GIS软件,利用GIS技术直观的看出靖西未来可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湖润镇、岳圩镇、孟麻景区,以及东南部锰工业园等城市发展重要节点,都存在现状与高速公路连通性较弱,对外交通快速衔接不足的问题,未来市域对外交通规划中应在GIS技术辅助下,判断最佳交通联络线位置,着重加强以上各乡镇及节点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之间的交通联系。
2.2 GIS技术在市内交通分析中的应用
以靖西市内交通设施用地分布情况为例看,该类用地主要沿公路分布,部分用地在城区集聚,市内交通运输体系仍依托公路为主干路展开。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规划将高速公路的服务范围与公路评价指标数据导入GIS软件,利用GIS技术对靖西市域公路可达性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市域西部与北部的干线公路服务周边乡镇能力较东南部弱。
3.GIS技术在村庄分类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3.1 GIS技术在村庄发展潜力评估分析中的应用
靖西村庄分类布局规划中,首先利用GIS技术从村庄用地、村庄人口、村庄产业等方面分别展开村庄发展潜力的评估,选取村庄生态用地占村域总用地比重、村域内是否具有地质灾害区、村庄是否纳入城镇开发边界、村庄人口规模、村庄建设用地占村域用地面积比重、村庄户均建设用地面积、村庄交通可达性、村庄水域面积占村域面积比重等方面作为村庄发展潜力评估因子,其次通过对潜力评估因子赋值、加权得分,综合得知各类村庄的发展潜力。
3.2 GIS技术下的村庄分类布局规划
规划根据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固边兴边类、搬迁撤并类以及其他类型六类对市域村庄进行了划定,通过发展潜力因子评估对上述六类村庄进行分类分布情况总结后,规划按照“固边兴边类>搬迁撤并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其他类型”的优选顺序,运用GIS软件统筹考虑了市域内的村庄分类情况,最终确定了集聚提升类行政村48个,城郊融合类行政村13个,特色保护类行政村13个,固边兴边类行政村33个,搬迁撤并类行政村30个,其他类型行政村161个。
结语
本文在GIS在城市用地评价、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村庄分类布局规划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定的实践和借鉴思路,未来也希望能结合实践在产业经济、特色资源、人居环境等要素方面的GIS技术分析能够更大完善,以期形成更为规划编制全面合理的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秀,余龄敏,赵秀峰,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潜力评估、分类与规划引导[J].规划师,2019(19):62-67.
[2]丁巍,耿春香,任玲玲,等.新形势下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资源•环境, 2020(3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