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教材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1期   作者:彭佳阳
[导读] 高中英语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文化的因素。
        彭佳阳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实验中学 529141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文化的因素。然而文化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一环,本文以一节文化乡土教材为例,探究教师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英语文化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教学;乡土教材;高中英语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在切实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这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是素质教育,也是审美教育,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然而,文化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却往往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英语文化教育在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中更是“惨不忍睹”。教师的艺术修养固然重要,但如何从教材中挖掘文化元素并以此开展英语文化教育活动是我们急需加强的地方。为此,笔者结合我校乡土教材就英语文化的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以乡土教材为例的教学案例分析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我校英语科组开发了文化乡土教材《粤语中的英语外来词》一书,旨在通过对现代粤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用方式、文化内涵以及对汉语的影响三方面学科知识的建构,揭示语言背后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等差异。
        笔者结合自己开设的一节文化乡土教材公开课《Unit 7两岸三地英语外来词的翻译差异对比》,就如何从教材中挖掘文化元素、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构建英语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又能体验粤语吸收外来词的兼容并蓄之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文化教学,学生能够:
        (1) 初步学会从汉语用字、借词方式等角度分析两岸三地英语外来词翻译的特点和准确概括三者之间的差异。
        (2) 了解两岸三地在英语外来词翻译上产生差异的原因,体会汉语在不同地域对外来词吸收方式上的千变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之美。
        2.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教师先用PPT展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单词拼写上的不同,如picture和movie, underground和subway, petrol和gas,接着请同学们思考“bicycle”一词在两岸三地的称呼,最后展示几位美国总统名字在两岸三地的不同译法。如,Reagan(里根,列根,雷根);Bush(布什,布殊,布希);Trump(特朗普,川普,床铺)。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单词拼写上的不同,过渡到外来词在两岸三地的不同翻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快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美国总统名在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妙趣横生,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也激起了学生对学习英语外来词的兴趣。


        Step 2: Presentation
        (1)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更多的英语外来词原词、读音和翻译,并配以精美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出英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如:
        单纯音译:Cheese芝士 Salad 色拉 pudding 布丁
        音意兼顾:Coca-cole可口可乐 ballet 芭蕾          
        完全意译:football足球 Violin小提琴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构建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三种类型的学科知识的同时,又进一步认识英语外来词的中文翻译之绝妙及所承载文化内涵之美。
        (2) Exploration
        教师利用PPT举例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汉语用字、借词方式等角度分析两岸三地英语外来词翻译的特点和准确概括三者之间的差异。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两岸三地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时的百花齐放,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之美,并学会从汉语用字、借词方式等角度分析两岸三地英语外来词翻译的特点和准确概括三者之间的差异。
        (3) Appreciation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两岸三地在英语外来词翻译上产生差异的原因,揭示语言背后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等差异。
         [设计意图]
        此部分主要从美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两岸三地在英语外来词翻译上产生差异的原因,重在揭示语言背后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等差异,让学生欣赏、体验汉语之美。
         三、反思与总结
        本文以乡土教材中两岸三地英语外来词的翻译差异为依托,以传统3P教学法为手段,向读者展示了如何从教材中挖掘文化元素,设定文化目标,并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使学生在构建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同时,又体会到汉语在不同地域对外来词吸收方式上的千变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之美,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骆晓云,2015,谈谈粤语中的那些英文外来词[J].海外英语
        李宇峰,于广元,2006,谈粤语源英语外来词对普通话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0卷第4期
        陈康宁,2016,英语外来词在粤方言中的特点和变化[J]语文学刊2016年第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