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胤江
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162650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脓胸患者的治疗措施,使用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对其肺功能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80例本院胸外科治疗的慢性脓胸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开胸手术,研究组给予患者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比对与统计分析其试验数据。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数据结果,可以得出,对于慢性脓胸患者的治疗措施,应用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将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并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脓胸患者;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肺功能
慢性脓胸主要是由急性脓胸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或是其治疗并不彻底所引发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1],并同时存在脓液变稠、脓腔壁增厚等病理生理改变的情况。本次研究选择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关于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如下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80例本院胸外科治疗的慢性脓胸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40例为对照组的实验患者,病患年龄为18至66岁,平均为(41.58±10.71)岁,男患共为26例,女患共为24例。
40例为研究组的实验患者,病患年龄为19至67岁,平均为(42.16±10.68)岁,男患共为27例,女患共为13例。
关于研究组、对照组的组间数据比对发现:数据并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实施抗结核治疗,及抗感染的药物治疗基础上[2],针对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在实施麻醉之后,开展常规的开胸手术步骤。研究组则给予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内容如下:在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之后,应用0TV-S7PRO胸腔镜主机及光源系统对患者展开手术,选择其第6肋间隙、腋后线前后,实施一操作孔约4 cm,选择其腋前线第7肋间隙,实施一约1.5 cm观察孔,随即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肌纤维方向将前锯肌切开后,注意贴紧患者的第7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将胸膜、胸壁钝性分离,并将胸膜外腔隙建立,随即由切口处置入塑料保护套,撑开切口,将观察口周围胸膜外间隙进一步扩大,随后置入腹腔镜及Trocar。应用卵圆钳夹夹折叠纱布,与弯头吸引器一起配合,将纤维板及壁层胸膜实施剥离,随后切开,将脓腔显露,吸尽脓液以及坏死组织,对脓腔实施冲洗。注意应用电钩切除壁层胸膜及纤维板,将患者剩余的肺表面脏层纤维板,实施剥脱,注意操作时保留其脏层胸膜。结束操作之后,应对其创面实施相应的止血操作,随后选择适当的可吸收线,通过8字缝合患者出血处肺组织及漏气处,注意应反复冲洗患者的胸腔[3],于观察孔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1.3.1肺功能水平指标,包括术后六个月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I),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
1.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感染等为并发症。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P<0.05为准,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分析计量,应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比较其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肺功能水平指标
表1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六个月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脓胸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将患者胸腔的积液、积脓进行清除[4],将残腔消灭。传统的开胸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同时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患者普遍恢复的比较缓慢[5]。而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主要是将患者的胸膜壁层及脏层增厚的纤维板,实施剥除,以此起到清除脓腔的目的,进一步促使患者肺复张,进而将患者的胸廓呼吸运动改善,该手术能够在保持患者胸廓正常的情况下,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期肺功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相对较少,给患者留下的创伤较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医疗人员应注意提醒患者在术后进行咳嗽、深呼吸等,以达到呼吸道通畅的目的,促进患者肺复张。
综上所述,研究组患者术后六个月各项肺功能FEVI(90.24±11.56)、FVC(90.51±12.74)、MVV(88.49±15.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FEVI(72.16±11.68)、FVC(74.12±12.65)、MVV(73.17±15.5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证明,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对比传统开胸手术,更具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陈海,徐先全,徐宁, 等.电视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J].安徽医学,2020,41(7):741-744.
[2]陈普.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性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2):248-250.
[3]车朋余,牟兵,刘飞, 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医生,2019,4(20):55-56.
[4]赵尧平,于双,郑少强, 等.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慢性脓胸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中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2):129-132.
[5]彭康宁,陶文成.慢性脓胸患者行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后肺功能变化[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