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福
贵阳市云岩区水东社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310例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根据对比调查结果显示,应用了延续性护理方法的护理干预组,患者病情好转速度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本身无明显作用。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预后,控制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对患者非常有利。
【关键字】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特点
哮喘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的发作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往往在或凌晨发作或加重,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持续性机械通气困难、呼出及吸入气流受限(且在用药后具有可逆性或显著可逆性)、慢性咳嗽、咳痰等。本科研究发现,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工作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应用延续性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9月12日~2020年6月20日期间,本科室(呼吸科)收治的310例老年哮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310例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155例,平均年龄(60.14±20.11)岁,对照组155例,平均年龄(60.22±120.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全部个人资料仅作为研究之用,严格保密。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为:(1)运用GINA-GOLD分步诊断方法,对哮喘及COPD患者行系统筛选,选择评分-3~+3的患者病例;(2)给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的患者病例。
排除标准:(1)单一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病例;(2)其他本科研究认为不宜纳入研究的患者病例。
1.3方法
1.3.1常规治疗
本科对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有口服用药、雾化吸入药剂、心理安抚等。用药选择口服沙丁胺醇配合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的方案。
1.3.2延续性护理
护理干预患者使用延续性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1)积极祛除病因,预防急性发作。因哮喘发作与感染、接触过敏源、大气污染以及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护理中特别重视环境通风、房间保暖等因素,从预防角度降低哮喘发作风险。(2)心理学护理。本科注重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接受患者的情绪压力咨询,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暗示和沟通交流缓解并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感。(3)补充水分。本科提醒患者睡前补充水分,以起到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稀释呼吸道痰液的作用,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1.4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对比30天内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哮喘发作的次数差异,另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区别,积分采用0~3分制,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1.5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对比结果
经过检查后,相比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哮喘发生率为26.27 %,对照组为60.00%,对比差异明显,其中严重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应用延续性护理可大幅降低哮喘的发作几率,对患者预后有利。
2.2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
经本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发生频率大幅度降低,但两组患者自诉均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状出现。从对比结果来看,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状程度更轻,相关症状出现的频率更低。
讨论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提高哮喘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发现,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夜间哮喘发作几率,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研究发现,精神因素与哮喘发作和缓解有密切关系,梦多可诱发哮喘或病情加重,尤其是老年病人,其心理问题更加复杂且不易察觉。本科针对这种情况特别加强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接受患者的情绪压力咨询,通过科学的心理学暗示和沟通交流缓解并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感。从而降低其症状发生的频率。
综上所述,本科认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预后,控制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对患者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宣朕.不同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比较[J].安徽医学,2017,38(03):367-370.
[2]刘淑芳.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哮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2):258-260.
[3]贾钧,袁启奎,周立云,黎汝.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3):61-64.
[4]郑颖.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803-2805.
[5]蒋云秋,张红萍,王蕾,王刚.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02):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