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河曲中学 山西忻州036500 )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为实现这三方面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新的教育理念,结合县域文化资源,能够使历史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历史教学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感受故乡深厚的历史底蕴,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挖掘县域文化资源,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文根据课堂教学实际,主要谈谈怎样运用河曲县域文化进行历史教学。
一、运用县域文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课本知识难以进行深入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时间情况,选择适合的县域文化资源,让学生真正感触到历史的温度,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例如,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梨园春秋》一课,与生活联系紧密,可选择的素材丰富,课前教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地方戏曲。课堂上,导入采用河曲景点图片——白朴公园,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借机问学生:“白朴的生平,戏剧的发展历程。因势利导的发问,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探寻答案。随后,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展示收集的素材——文字、图片、视频,辅之以学生生动的发言,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知识的距离,让枯燥的历史只是变得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历史知识能够进行更好地探究。
二、挖掘县域文化资源,激活学生思维。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身边,感受到以史为鉴的重要性,从而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例如,在教学必修二《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时,很容易找到和县域文化的结合点,课前让学生搜集人口迁移资料,课上教师找到启发学生的切入点。讲述司马迁划定的四大经济重心,引导学生思考山西如今的经济地位,畅想河曲未来规划。讲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教师让学生分组展示走西口历史。河曲的穷人们,逼上梁山谋生路,从西门外的古渡口出发去包头、鄂尔多斯。旧时县城的图片,县志,回忆录,还有流传至今的西口民谣。教师巧妙设问:祖辈人的走西口,产生了什么影响?待学生答出发家致富,习俗融合,文化融合,文化繁荣后,再进一步设问:同学们,你会走西口吗?在这节课中,对河曲县历史文化的有效切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运用县域文化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 [1]将县域文化资源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让学生在对县域风土人情与历史的学习中激发对家乡之爱,让学生增强建设家乡、复兴民族的使命感,有利于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例如,在讲解必修三《诗歌与小说》,教师讲述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请学生讲述杨家将的故事,展示知识链接介绍——不辱使命、群策群力的杨家将文化,让学生自己形成充盈的精神世界。
杨业的祖籍地在保德与河曲交界处的火山地区,父亲杨信“自为堡寨”,自立为“火山王”。杨氏从杨业父弘信“以武力雄其一方”,到杨业祖孙三代忠勇报国,被后人呼为杨家将。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宋史》上有明确记载,欧阳修在给杨业的孙辈杨琪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继业有子延昭,真宗时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金元时民间又塑造了佘太君、穆桂英等杨门女将英雄群像,使杨家将成为“满门忠烈、忠勇爱国”的典范,受后代推崇景仰。在明朝万历年间终于出现了著名戏曲家纪振伦创作的小说《杨家将演义》稍后又在明朝嘉靖年间出现熊大木的《北宋志传》,也叫《杨家将》,这两部书奠定了杨家将英雄群体事迹与故事的基本框架,到了清代,年画与戏曲相互影响更是达到了高潮。还要强调的是杨家将不仅有“前仆后继,忠勇报国”的一面,而且还有“清廉为官、御下有恩”的一面。杨业不仅忠勇有谋略,而且为政简易,御下有恩,士卒乐为所用。能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夹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几至僵仆,而业依然无寒色。
运用县域文化资源,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杨家将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弘扬杨家将精神,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四,应用县域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对教师而言,挖掘和应用县域文化资源,有利于加强教师自身对县域文化资源的了解、理解与认识,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人历史课堂教学风格,提升教学能力,进一步落实课标要求。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以历史校本课程为途径,以历史类主题实践活动为方式,在教师人格涵养的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县域文化资源,对提升课堂效率大有裨益。教师从县域文化资源的收集、构建、运用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本文是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县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影响与研究----以河曲县为例》课题(编号:TJZX-1910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