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迪
济南大学 250022
摘要:如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出现难题,越俎代庖式的阅读教学就是其典型表现。教者“目中无人”;教者“习以为常”;“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叶圣陶阅读自由思想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原生态阅读”相呼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叶圣陶“阅读自由”思想再解读十分必要,并且进一步探析核心素养运用“阅读自由”思想的价值和路径,从而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再发展,实现语文学科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入。
关键词:阅读自由 原生态阅读 当代阐发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领域,但目前阅读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学生的自由阅读受到限制,而叶圣陶的“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这一阅读教学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对当今的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从“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原义出发,结合最新课标全新解读叶圣陶“阅读自由”的观点,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尝试进行创新性解读。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叶圣陶“阅读自由”思想再解读
当前,从语文学科素养来看,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首先,执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学习的主体——学生置放在阅读教学的首席,总是自以为是的讲解;其次阅读教学的课堂日复一日由教师独揽,生怕学生读不懂,读不快,读不深入,而将“讲解”作为最主要乃至唯一的方法;最后是实际教学中,教者搜集大量的各地“中高考”真题,侧重“答题区间”、“解题技巧”、“整合答案”等操作表层去训练。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原生态阅读”相违背。而早在民国26年2月1日,叶圣陶在阅读教学问题的看法中便提出“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这一观点在叶圣陶《中学生》杂志72号发表的《给学生阅读的自由》一文中首次提出。叶圣陶说到“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虽有深浅广狭之差,在精神上却是亲密贴切的朋友。学生要扩大一点认识的范围,作为他们亲密贴切的朋友的教师竭力帮助他们还嫌来不及,怎能把他们的欲望根本压下去!我们特地在此提出来说,希望做了次错误举动的教师反省一下,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叶圣陶的这一观点与核心素养下所提倡的“原生态阅读”相呼应,原生态阅读就是要还阅读过程与自然的状态和本来的面目,让学生原汁原味的去“亲自”阅读文本,亲密接触文本,亲自去领悟,将阅读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并能说出自己在原生态阅读情形下,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疑问,使阅读教学回归到人文阅读文学作品时的自然状态。所以,从核心素养视野下来解读叶圣陶“阅读自由”思想,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原生态阅读”。
二、聚焦核心素养运用“阅读自由”思想的价值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叶圣陶的“阅读自由”究其本质便是以学生为本,这在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言语自由
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与课本相关的读物,使学生在有甄别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比如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作品。当学生深入与作品,与读者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交流时,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根据自已以往的经验可以深入挖掘出他人所不能挖掘出来的价值,在这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思维自由
2017版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6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我们不可否认,现如今学生的认知受教师包括一些学习资料的影响,在去理解阅读一篇文章时,已经有了思维固化的倾向,比如最近网上疯传的一个段子,语文老师请同学们解读鲁迅的“晚安”,有的学生就解读出了表达了社会的黑暗以及民众的麻木不安,然而事实上,鲁迅先生没有一部作品有这样的字眼。叶圣陶提到“不要让学生做思想上的囚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是开阔的,在读文学作品时,他能够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阐发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是读完作品后的直观感受,是“无污染”的,是包含了学生的思辨性在里面的。
(一)珍视学生独特感受,加强情感认知
文本阅读不仅仅是认识活动,更主要是情感活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内在的发展动力。如在讲授《风筝》一文时,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很难理解弟弟在“我”抓断踏扁他辛苦做的即将完成的心爱的风筝后的默默承受,也很难理解“我”在多年后想补过弟弟却全然忘却,而我的心却因无法补过而时时显得沉重。大部分的同学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认为如果有人弄坏了他们心爱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动手反抗,并且要让他们道歉;如果是自己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情况就会相反,比自己大的可能会道歉,向比自己小的人道歉可能性不大,别人要是不放在心上或是忘了,他们心里会乐开了花。但审视一下我们的课文内容,和这个时代隔阂较大的不在少数,学生没有生活体验,再加我们有时候找不到触发学生情感的酵母,学生不能与文本和老师一起产生共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这个时候,作为教者不能把已有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尊重他们情感体验,即使这种取向和体验是有悖常理的。这样也比我们强加给学生,而学生根本不会理会要好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长,思想的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他们回想文本内容,或再次阅读文本,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确保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确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知过程。作为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使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
比如《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不太引人注意的文字,邓彤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咀嚼语言,进行了充分的原生态阅读。这段文字,让学生细细品味,也能品出无穷滋味:“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这种感激涕零与当年甄士隐赠送贾雨村白银和冬衣时,“他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的自重清高,怎么如此不同!是雨村原先仿名士作清高态,还是经历了宦海沉浮之后的老练世故呢!还有,雨村“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一问也是奇怪,前一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经对贾府现状作了全面介绍,此处怎么又多此一问!等林如海回答完毕,贾雨村“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可见贾雨村之精明和缜密。冷子兴不过是贾府管家的女婿,他的话未必可信,而举荐复职之事又是如此重大,贾雨村不可不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另外,林如海的回答中,对于贾赦,他仅作官职之介绍,其他避而不谈,不作评价;而对贾政,则是大加称赞,也是颇耐人寻味。从全书的布局来看,贾雨村自此飞黄腾达,这对整个故事的推进作用也不可小覷。这段貌似普通的文字,在原生态阅读中,便可能咀嚼出这诸多的滋味来。这种咀嚼需要阅读者沉静下来,放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分析和诸多资料的搀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注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经验,与文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碰撞。这种交流和碰撞本身就是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更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在创造性发现、批判性理解和表达性训练中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解读,提高审美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多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重视促进学生言语智能发展,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体悟文本。为了点燃个性的火花,教师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提供学生认知的源泉,去启发学生自主选择各种信息,自主参与阅读过程,让学生们在最能照亮他们心灵的精神烛光引领下,循着各自的路径,走进作者,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发表独特意见的空间,给学生宽松的思想环境,更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离开学校后,学生的成长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所以在高中这个关键的阶段,作为教师不仅要“授人以渔”,更要给与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使他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获得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8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25.
[3]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3.
[4]余耀清.对原生态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0, 3 :58
[5]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激活语文兴趣[J] .安徽文学学科园地.2009. 4: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