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社区慢性病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   作者:刘秀丹
[导读] 随着老龄化在我国的日益加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影像

        刘秀丹
        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  400050
        摘要:随着老龄化在我国的日益加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影像,老年人口的慢性病比例逐渐提高,但是由于综合医院接诊量的受限,老年人口慢性病的诊断及治疗需求难以被完善的覆盖,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医院中医诊疗在慢性病的防治作用成了目前改善  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社区医疗;慢性病;老年人口;中医疗法
1.简介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我过老年人口占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尽管约70%的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良好,非常好或优秀的自我评估,但总体上约有20%的人经历了严重或深刻的核心活动限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主要由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的疾病。慢性病发生和流行与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亦与职业和文化习俗关系密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向急诊科急诊的所有病例中有五分之一是针对65岁及以上的人群,但是住院和门诊患者的多次就诊显然不是应对这一日益严峻挑战的有效方法。社区医院具有专注于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潜力,早期发现疾病的能力,对患者的了解(包括他们的社会背景)以及进行慢性疾病管理的能力,对于这些患者的保健至关重要组。此外,通过中医保健及医疗可以进步改善,社区医院具有成本效益,在一个纳税人占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的社会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1]。
2.中医的优势
        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特点以及在此思维下的治疗方法对日益增加的慢性疾病预防保健有着独特优势。慢性病的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精神情志等因素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提出的“治未病”思想,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倡导疾病早期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养生、保健、治疗与康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大多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病等往往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几种慢性病,病情复杂,治疗用药种类较多,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诊断技术,以患者为中心,采取个体化治疗,针药并用,标本兼治,既可减少患者用药数量,节省医疗费用,又可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据调查,社区老年人因行动不便、子女陪伴困难等原因,大部分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中医科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全科,且60岁以上年龄段就诊患者的比例高于全科[2]。

社区慢性病如腰痛、颈椎病、哮喘以及中风偏瘫等的康复治疗,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或敷贴、熏蒸等治疗具有较好疗效,这些中医治疗手段成本低、需要设备较少、社区医师容易掌握学习、副作用少,便于推广和操作。中医运动养生、情志养生、食疗药膳养生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可贯穿于日常慢病防治过程当中,通过以上养生手段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3]。
        社区医院由一系列专业人士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护理,专职医疗人员和全科医生,否则称为家庭医学专家。WHO描述了指导家庭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八项核心原则:获得或初次接触保健;全面性护理的连续性;协调;预防;家庭取向;社区取向;近年来,一些地区注重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如天津市南开区通过开发“国医堂”模式,进行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中医药贴近社区百姓,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所以在慢病的防治和管理上,应该重视中医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以及多种治疗方式的优势,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慢病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服务费用、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4]。
3.总结
        社区医院很适合老年人的照料。并且有可能缓解人口转变带来的卫生系统压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策和实践(包括教育)应着重于基层医疗的优缺点。对75+健康评估指南的修订,以及鼓励更好地协调多个初级健康与社会护理服务之间的护理计划和政策。和医院系统。慢性病的发病和进程除受生物遗传因素影响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且慢性病不易根治,这样对慢性疾病控制和预防逐步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对慢性疾病实现比较有效的控制,将对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医药进社区优势明显,有极其深厚的市场潜力,中医药在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降低卫生服务费用,方便群众就医,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社区中医的优势诊疗项目还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对中医药认识不足,中医药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有关,且该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防治慢性病,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结合社区诊断,重视中医、发展中医、发掘中医,从中汲取精华,通过对中医药的充分利用,可以使之与整个社区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莹莹, 熊巨洋, 黎相麟, 等. 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利用偏好研究 [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9, v.12;No.132(09): 58-63.
[2]    杨冬立, 张红, 白晓旭, 等. 区域性上下联动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探索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9, 35(z1):
[3]    王翼天, 仝小林, WANG, 等. 分类,分期,分证思想对慢性病中医理论构建的启示 [J]. 中医杂志, 2017, 24(24): 27-30.
[4]    雷龙鸣, 曾湘玲, 王泽涛. 穴位疗法在慢性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10): 4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