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年健
荥经县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200
在临床上,外伤性脾破裂最为常见,同时能够发生在闭合性腹部损伤或开放性损伤。 它可能是因多种原因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挤压伤、暴力殴打伤,高处跌落伤等,涉及左四分之一肋骨或左上腹部受伤等, 其受伤部位可在左肩、左腹部以及足臀部等,但其产生的冲击力可对脾脏产生损伤。同时还有锐器刺伤以及火器伤等。那么脾破裂有哪些症状?需要采取怎样的治疗?本次大家就带着这些疑问在下文中了解下吧!
一、脾破裂症状
在临床上,脾破裂的相关症状、体征,随出血量以及速度和破裂的性质、程度等以有所不同。 在只有包膜下破裂或中央破裂的患者中,其通常表达为左上腹部疼痛,呼吸时可加重疼痛。并且脾脏通常表现为肿大,触及可有按压疼痛。对于腹肌紧张的情况,通常不显著,平常不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没有内部出血的表现。 若不完全破裂发展为完全破裂,从而能够加快急性症状的产生,因此对患者的病情的恶化造成加速的情况。
二、脾破裂的急救措施
以往因单方面认为脾脏不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器官,同时脾脏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有着脆弱的组织,若发生出血情况,且难以控制。就目前来看,脾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的脾破裂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是,在较多的相关研究表明,脾脏有着较多的功能,尤其是对脾切除后的危险感染风险的认识,促使医生逐渐保留脾脏。同时较好的明确脾外伤的治疗方案。 其治疗原则以抢救生命为重中之重,保脾为二。对年轻的患者通常需要予以保脾治疗,同时好要按照其病情状况采取有效的脾保护治疗方法。
对于某些包膜下以及浅表脾破裂的患者,若出血量不大,且各项指标较为稳定,同时无其他合并损伤发生,则需要在密切的观察下采取保守治疗。
其适应症如以下几点:根据AAST分类为I级;患者年龄低于50岁;腹腔内其他器官未出现合并损伤;仅有病理性脾破裂,未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患者输血量不高于400-800毫升,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积聚没有增加,脾动脉造影没有造影剂溢出。患者能够满足手术中转以及重症监护需求。在上述中,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直接关系到保守治疗的施行与否。近几年来,在广大学者大量努力研究下,已经发现一些AASTⅡ级脾脏损伤患者能够采取保守治疗,且能够治愈。同时可将患者的年龄扩大至55岁范围。但是,仍然需要对脾外伤的保守治疗予以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监测和救援措施不足的基层医院中。不应过度的将该治疗方法予以推广。即使在医疗条件较为先进的大型医院中,应该严格按照适应症来采取治疗。对于挽救生命来说,脾脏外伤的手术治疗相比较保守治疗更有可能,风险也相对较低。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卧床休息,禁食、水,胃肠道减压治疗以及输血等。同时还需要给予止血以及抗生素药物治疗。患者通过治疗半个月后则能够恢复活动。
在临床实践中,脾脏保全手术的方法很多,外科医生需要根据脾外伤的情况、医院的医疗情况以及外科医生的实际经验予以综合评估后予以选择。脾脏的体积和良好的供血量应不小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方能较好的保持脾脏的正常功能运行。
采取缝合修复,需要满足I级和II级脾脏破裂较小,并且不会损坏大血管。 原因是脾破裂大多是横向,与脾大血管的方向基本相同。其不会对叶间血管的主干予以伤害,则会对小梁血管产生伤害。从而脾脏裂口较小、局部物理胶以及生物胶止血无效,同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脾外伤患者,采取缝合修复技术止血效果较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是否与其他损伤合并的情况来确定施行。若患者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在采取该治疗方法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缝合技术较差、且止血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该治疗方法应当慎重应用。
在采取脾动脉结扎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脾动脉压力,减少脾脏体积,可有柔韧性,有利于缝合,且止血效果更好。在结扎脾动脉后,通常能够防止脾梗塞,因为它的血液供应可以被周围韧带的血管所补偿。然而,在相关研究中,结扎脾脏主动脉后,脾脏不能在血流中对肺炎球菌予以清除,因此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近几年来,尽管在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中有了不少的治疗依据,但仍然不能较好的控制感染 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治疗仍然需要不断的去提升。
至此,在上文中大家应该对外伤性脾破裂的症状以及治疗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难免发生,因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多加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