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1期   作者:马晓丽
[导读] 初中语文学科实施知识点交叉教学能够跳脱教材的束缚,打破传统教育瓶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马晓丽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白乌九年制学校    615706
        摘要:初中语文学科实施知识点交叉教学能够跳脱教材的束缚,打破传统教育瓶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现以山区教学为背景,阐述知识点交叉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限制教学效果提升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通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转变语文教学分散化的知识点结构,建立清晰的教学思路,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知识点交叉教学
        引言: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教育新理念的加持之下,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包容性及灵活性,同时三维教学目标增加了教学构建的难度。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及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差异。相较而言,偏远地区的语文教学发展较为滞后,新课改的深入更是加重了语文教学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跳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山区语文教育质量极具迫切性。
        1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实施知识点交叉教学符合语文科目的特性,同时也是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有力举措,其意义不言而喻。
        第一,有助于语文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语文不仅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用于交际的工具。语文科目呈现出人文性及工具性的双重教育功能。而语文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严谨的知识体系,以实现对于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将碎片化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高屋建瓴的语文思维,对于语文知识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促进知识的内化,进而实现高效的输出。
        第二,有助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有效落实。初中语文科目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教学体系,具有综合型、实践性的特点,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学科特性提出了方向性的教学要求。简而言之,即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内容及方法交互整合中高效学习。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具有极强的契合性,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现状
        2.1教材运用不当,教学内容碎片化
        山区教育信息化程度偏低,语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加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过于依附于教材。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可谓烂熟于心,甚至能够实现脱稿教学。但是对于语文教材价值认知呈现明显的局限性,将教材作为课堂内容构建的唯一标准,而且运用方式较为刻板。因此,照本宣科式教学在偏远山区普遍存在。此种教学组织形式造成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呈现片段化及分散性,弱化了学生语文知识的整体感知力,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语文教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且繁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内容设置形式,极易造成课堂教学欠缺条理性及系统性,导致学生不能够快速的捕捉有效信息。同时,不分主次的知识灌输,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教学效果。
        2.2以中考为导向,限制教育功能发挥
        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山区学生提升自我,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捷径,但是教育资源失衡使山区学生所面临的中考竞争压力更为激烈。在此背景之下,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往往以中考为风向标,试图通过字词与课文的死记硬背、中考专项题型的题海训练、模式化解题思路的生搬硬套,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在中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新课改将素质教育推向了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考核日益灵活化、综合化及多元化,应试教育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揠苗助长式的教学理念,限制了语文科目人文性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形成反作用教育效果。


        3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的有效措施
        3.1提升教材工具性,促进知识迁移
        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顺利实施需要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强调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及素材性,科学的运用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以部编版七年级古诗文教学模块为例,通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对比可以看出古诗文教学构建呈现由简及繁、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循序渐进的递进之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所熟悉知识进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助力,形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逐渐完善古诗词知识体系。例如《孙权劝学》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常用的字词句用法进行积累,“但当涉猎”中的“但”,“见往事耳”中的“耳”“孰若孤”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形成知识体系,并锻炼举一反三的意识及能力,促进知识的迁移,为古诗文的深入学习及课外拓展奠定基础。
        3.2深化新课标要求,优化课堂设计
        初中语文知识点涵盖范围广泛且内容繁杂、琐碎,一部分知识点的关联性较为隐晦,单纯的按照课程标准的阶段性要求实现知识点的交叉与关联较为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跳脱教材的束缚,依托语文科目特质及学习需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知识点进行重塑,以深化感知力,提升触类旁通的能力。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建立阅读、积累、写作的教学环节,通过引导问题实现知识点的交叉学习。首先,阅读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作者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作品相关联,进行文章的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深化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其次,文学积累方面,教师可以设置词汇积累、修辞手法积累、写作手法积累等模块,进行系统性的知识讲解。最后,写作能力方面,教师可以选取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改写等练习,借此丰富写作素材,扩展写作思路。通过打破以往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内容的复合性及模块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关联性。
        3.3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是以图文形式展现知识关联性的高效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顺利实施。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第一,借助思维导图整合教材知识点。在学生并未完全掌握思维导图使用技巧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对一篇课文,如《观沧海》将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重点词句解释、诗歌赏析等绘制成思维导图,明确重难点知识。然后,在每单元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以单元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意识,培养学生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将整本教材内容融汇贯通,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现出来。第二,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模块。将语文知识模块化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同时有利于进行知识深化拓展,提升知识点交叉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针对字词的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字词的共同点及区别,并根据形声字特点,根据以义定形、以音变形、形旁辨析等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将分散的字词知识贯穿为一体,强化记忆。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不失为教学创新的有力尝试。知识点交叉教学符合语文科目的学习特性,将琐碎的知识点形成体系化。同时,在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迁移与巩固,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控能力。初中语文学科内知识点交叉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偏远山区教学质量,弱化语文教学地域化差异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教师要勇于突破创新,立足教学实际进行多元化的尝试,扩大语文科目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少林.把握教材系统知识 梳理突出重点环节——农村中学中考语文总复习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3):22-23.
        [2]毛文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02):55-57.
        [3]林明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6):68-7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