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绪
巴中市通江县第三中学 636700
摘要:“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会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一方面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增强,对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见,希望独立于权威人物;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在一些事情上又不得不依赖于父母、教师等,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因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在这一冲突阶段,青少年容易体验到矛盾、无奈与无助感,有些学生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情绪管理在德育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情绪管理;德育;实践应用。
引言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感丰富,情绪变化快、情绪体验强的阶段,因为情绪表达不当问题而出现的恶性社会事件也屡见报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和自身成长息息相关,还直接影响未来肩负社会的发展、国家未来重任的能力。
一、情绪及情绪管理概述
(一)情绪的概述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的客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喜、怒、哀、惧等,每一种情绪都有个体独特的内在体验、外在表情和生理变化。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Ekman)指出,情绪是一种动机、一种能力,提供行为以能量,并且指引行为。人们通常通过情绪产生能量并向外输出能量,当然,这些能量有的是积极正面的,有的是消极负面的。当开心、快乐时,人们更倾向于积极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当沮丧、失望时,人们总是无精打采、逃避学习、低效工作等。
(二)情绪管理的内涵与维度研究
情绪管理的概念最早于1979年由赫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出。她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需要遵循情感规则的工作,是个人试图去改变情绪或感觉之程度或质量所采取的行动。由于研究背景不同,不同的人对于情绪管理的概念界定各有不同,目前尚没有形成共识。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之后,发现关于情绪管理的内涵界定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包括了情绪的觉察、分析理解和调控及适应社会的表现过程”。第二种观点认为“情绪管理是感受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并进行恰当调整的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或心理条件”。笔者认同前一种观点,情绪管理是一种需要“努力”的行动,是一种心理过程,并将情绪管理的操作性定义界定为:个体有意识地对自己和他人情绪进行觉察、表达、理解和调节的心理过程,从而达到适应社会和协调人际关系等预定目的。
二、中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
(一)情绪易失控
由于时代的飞速进步,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青春期也较过去提前。学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发育不同步,对自身生理出现的剧烈变化不知所措,再加上学习、交友中要应对的新问题,会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反复无常,心理脆弱,对家长的语言和行为极为敏感,对家长的表扬和批评抱有抵触情绪。有时对家人、老师、同学态度热情、顺从,有时用不理人、发脾气、摔东西、打架斗殴等方式宣泄心中的焦虑、困惑或不满。
(二)缺乏去自我情绪管理的意识
情绪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开心快乐的,也有悲伤难过的。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问及“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为自己做些什么?”70%的中学生回答:“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过两天就好了”。中学生在情绪低落时,很少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的内在力量,而是更多地采用放任不管的方式。这表明,中学生缺乏情绪管理意识,亟须情绪管理策略的指导。
(三)情绪易多变
中学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不成熟,对他人的评价没有形成一个原则性评价体系,喜欢“随波逐流”。有可能前一秒还与同伴融洽相处,后一秒却翻脸吵闹起来,甚至动手相向,当矛盾化解后又在一起嬉笑。比如,爱美的小林穿着露肚脐的上衣、破洞的牛仔裤来到学校,时尚的同学认为她很“潮”,她就高兴,与赞赏者勾肩搭背,打成一片。另外一些同学说她像个“要饭的”,她就和持不同意见的人吵起来,甚至打起来。
三、中学生情绪管理在德育中的实践应用
(一)尊重个性,灵活导学
导学案是个人备课或者集体研讨,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学生通过导学案能够明确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和自主发展的路线,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导学案设计过于主观化,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个别有厌学情绪的学生,需要有更加个性化的导学,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注意的是,分组应保持均衡,小组间的各成员预习兴趣、能力和态度应保持一致。布置的任务要因不同的小组而不同,要符合各小组的认知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个别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减负增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特别关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学情,随时进行引导和帮助,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增长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有获得感,使之产生良好地情绪体验。
(二)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
学生一旦有负面情绪产生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释放负面情绪,允许他(她)通过哭泣、诉说甚至发脾气来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老师、家长要表现对他的充分理解。如在学校,老师可以安抚学生,找学生谈话,听他倾诉自己的感受、经历,表达对他(她)的理解,启发他(她)分析问题,找到根源,解决问题;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学生到学校心理小屋找心理老师进行诉说,让学生彻底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严重者可以转介给心理咨询师。
(三)要提供澄清情绪的机会
对情绪的澄清就是对认知的调节,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生命,体会生命的意义。开展与“情绪”相关的主题拓展活动,比如通过绘画、音乐、讲故事、心理沙盘、情景剧等方式帮助个体表达内心的情绪,个体通过表达感受自我情绪的变化以及对引起情绪事件地再认知,进而学习适应性的情绪表达。主题班会、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个别谈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负面情绪排泄的平台。通过营造安全、温暖、可信赖的氛围,让学生将愤怒、无助、悲伤、担忧等情绪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接纳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流动并呈现健康的状态。
(四)教师及家长的情绪管理做好示范
教师及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有情绪困扰,需要时时处处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对孩子情绪管理进行示范引领。师长透过情绪,能更好地去探察自己的内心,据此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应对方式。这个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会使师长提升共情能力、抱持能力和对孩子的包容与接纳。
结束语
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教师和家长应随时随地关注中学生的一言一行和情绪波动,并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主动走进学生心里,给予提升情绪管理策略的个性化建议与指导,帮助中学生减少自我情绪管理的困扰和压力,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发挥情绪的积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奚春美,范会勇.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探析[J].汉字文化,2019(15):181-183.
[2]高美月,凌应生.论提高中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实效的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53-54.
[3]姜平.中学生情绪管理方法浅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9(05):103.
[4]胡莎莎,李强.谈情绪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9(09):93.
[5]卓秀芳.初中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