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群
云龙县漕涧中心卫生院,云南 大理 672711
摘要:目的:对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急诊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1例,统计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0例,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29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22例,死亡14例,占据整体的22.95%,其中,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1例,占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0%,占整体1.64%,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2例,占据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6.90%,占据整体的3.28%,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11例,占据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50.00%,占据整体的18.03%;结论:外科失血性休克对患者影响十分显著,当情况严重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式,以便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外科;失血性休克;死亡率
前言:因为大量的失血导致体内血循环量不足,引起的各个组织器官的缺氧,影响脏器功能,同时长时间的缺氧状态,还可能造成脏器坏死,而大脑长时间血氧供应不足,就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是脑组织坏死[1-2]。大量失血在生活中可见于外伤、事故、外科手术等,由于事发突然且休克患者无法对治疗和护理行主动配合[3-4],因此,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进行妥善的处置和护理,按照经验和规范对患者进行抢救,以便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护理和结局,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中出现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1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8.3±10.4)岁,根据患者失血性休克的各项指标以及临床表现,将其失血性休克进行分级,61例患者中,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0例,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29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22例。本次研究已经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1.2.1做好抢救准备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实时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立即停止外科手术,并将患者转移到更加舒适的适合抢救位置。为了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应该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帮助患者处于较为舒适的体位(一般来讲,仰卧姿势,头部、胸部微抬15°为宜),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发生失血性休克时,在鼻腔、口腔内部会出现一定的分泌物,例如唾液、痰液和血液等,此时应该及时采用吸痰器或者其他设备对阻碍患者呼吸的异物进行清除,之后及时给与患者呼吸支持。
另外,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还应该尽快进行血液常规化验和配型工作,为患者输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应该立即对失血源头进行出血,避免患者进一步的血液流失,给予包扎、压迫等方式止血。
1.2.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
应对失血性休克,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输血,通过向患者静脉输送同配型鲜血,保证患者有效血循环量的充沛,这样能够保证患者各个脏器的必要用氧需求,同时提升患者血压到相对正常的水平,能够及时的使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得到恢复。为了缩短输血时间,一般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埋置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次数,进而节约抢救时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患者往往还需要配合静脉注射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建立静脉通道时,应该一次性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用于给药和输血,避免冲突,提升治疗效率。
1.2.3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最为常用的监控指标为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通过这些指标的观察,能够对患者的生理机能的恢复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频率,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情况,应该检查呼吸机设备、患者口腔,是否出现痰淤、管道弯折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还应留置导尿管,定期观察患者尿量,若尿量没有明显增加,则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损伤,在输血后没有及时灌流,应尽快报送医生进行干预,避免患者因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肾衰竭、肾功能衰退等严重情况出现。与此同时,还应该密切监控患者的体温,失血患者全身血液循环量不足,体温相对可能较低,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往往需要更多的耗氧量,这并不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保温处理,以便其更好的维持体温,减少耗氧量。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由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其独立性,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以c2检验独立性,组间差异用假设性检验概率P进行检验,当P<0.05时,接受假设H0,认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
2 结果
对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 1 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情况
.png)
3 讨论
从上述研究的结果中可以发现,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而轻度和中度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则相对没有可比性,实际上,(以)当今医疗水平为背景,中度以下的失血性休克,能够通过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手段挽救生命[5],但是重度的失血性休克由于发病急、影响大,救治效果并不理想,也是下阶段相关研究者需要攻克的难关。
参考文献
[1]陈凛,崔建新.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争议与共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2):167-171.
[2]涂攀. 创伤失血性休克应用不同液体复苏的抢救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2):181-184.
[3]莫恭晓,蔡慧,韦邱梦,梁智丽,覃翠群,黄晓军,林梦瑶,黄锁义. 赤芍总苷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3):2156-2160.
[4]段晨阳,向鑫明,匡磊,刘良明,李涛. 活化Drp1介导谷胱甘肽代谢调节失血性休克后线粒体功能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01):50-58.
[5]姜宋,艾宇航. 围手术期失血性休克评估及治疗的有关问题[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34(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