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兽医临床诊断与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   作者: 朱永信
[导读] 非洲猪瘟主要是由于在养殖猪的过程中受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侵入

        朱永信
        鸡西市农业综合技术中心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非洲猪瘟主要是由于在养殖猪的过程中受到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侵入,导致猪生病,进一步出现了高度接触性、烈性、急性的传染病,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甚至高达100%。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技术,不仅能提升我国生猪养殖效率,而且对于动物疾控预防工作的有效实行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于此,该文主要论述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烈性动物传染病,可复发,只传染猪,家猪和野猪(欧洲野猪、非洲野猪等)等均易感,对养殖业和经济贸易可造成巨大影响。目前,由于尚缺乏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有效疫苗,隔离和消除非洲猪瘟病毒阳性猪场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的致病病原,该病毒属于双股线性DNA病毒,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但是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活性会逐渐降低。在低温环境中,该病毒可存活6年;在室温条件下,该病毒可存活3~5周;在55℃环境中,该病毒可存活30min。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播者,病猪的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及分泌物都含有大量病毒,都可能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破损皮肤、唾液、粪便等。另外,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饲料、用具、病猪的肉制品,也都可能成为该病的传染源。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致病率和致死率,位于我国动物疫病检测之首,是我国最为严重的动物疫病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非洲猪瘟最早出现在肯尼亚,逐步蔓延到其他国家、地区,我国2018年爆发严重的非洲猪瘟疫情,并在全国范围内扩散蔓延,严重抑制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
二、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情况
        非洲猪瘟病毒于2018年传入我国,首次出现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给我国当时的猪肉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波折,导致山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湖南、天津、吉林、辽宁、内蒙古、安徽、云南等省市均成为了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区域。非洲猪瘟暴发突然,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导致了养猪场户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在非洲猪瘟病毒暴发的一段时间内,对全国的猪肉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在非洲猪瘟病毒出现之后,做好生猪养殖工作的生物安全措施,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落实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情况。经过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可知,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发病率通常为40%~85%,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猪的死亡率为20%~40%,仔猪的死亡率为70%~80%;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为10%~30%。
三、诊断
        由于ASFV缺乏特定的临床症状,早期发现诊断疾病可能是一个挑战。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多样性取决于ASFV毒株的毒力和其他感染药物的存在。其鉴别诊断复杂,因为临床症状和大体病变与其他猪疾病相似,如猪丹毒、沙门氏菌、经典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皮炎肾病综合征以及猪痢疾。实验室诊断上,可采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加以鉴别诊断。


四、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措施
        1.加强技术储备,严格风险管控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上呼吸道系统以及口部进入猪的身体,然后打破猪体内的细菌平衡,导致其扁桃体感染以及鼻咽部感染,感染后很短时间内会经过血液系统以及淋巴系统分部全身,有很高的发病率。根据非洲猪瘟的发病机理,实验室以及动物防疫部门的技术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其特点,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当前,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诊断措施以及技术方法都较为成熟,主要方法包括:ELISA血清学检测、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常规PCR扩增B626L基因高度保守区检测法、探针杂交技术以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部分实验室诊断也可以有很好的诊断效果,例如:间接酶联免疫蚀斑试验、红细胞吸附试验、免疫电泳试验、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动物接种试验等。例如:红细胞吸附试验中,研究人员将非洲猪瘟病毒的组织提取物以及血液与健康猪的白细胞混合37℃培养,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得到白细胞被桑葚体状或者玫瑰花状红细胞吸附,此时可以判断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反之则可以证明非洲猪瘟病毒没有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存在不一定证明猪体为病猪,但是有很大的概率已经变成了非洲猪瘟猪。不同的技术方法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均有一定的效果,研究人员需要重视对技术的学习,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打下扎实的技术支持。
        2.完善生猪饲养管理水平
        在做好防疫管理及相关宣传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从完善生猪管理的角度规范养殖市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积极做好防控管理等工作。首先,应强化对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等工作。通过下发一些关于猪瘟防控的宣传资料,使其能对养殖工作加以重视。其次,要不断优化生猪养殖环境。牲畜的养殖通常都具有难管理、难清洁的特点。尤其针对散户,需要引导其切实注重对养殖环境的优化,定期做好消毒和翻修等工作,并及时接受相关单位的监督。
        3.严格落实检疫监管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无论是生猪养殖业还是猪肉加工业都必须对非洲猪瘟加强防控。生猪调运是导致非洲猪瘟蔓延扩散的一大诱因,一旦发现哪个国家、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需对港口海关等贸易地点加强检疫监管,避免病猪及其产品流入我国。还要对国内各地的屠宰场、调运机构加强监管,强化落实同步检疫工作,生猪调运及屠宰必须凭借非洲猪瘟隐性证明。同时,还要开展非洲猪瘟专项抽样检测,在检测中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待检测结果为隐性时,才能解除隔离观察。另外,必须严格打击瞒报疫病、谎报疫病的个人或集体,最大限度保障猪肉市场及生猪产地安全。
        结束语
        有效防控非洲猪瘟,不仅能提升生猪养殖效率,对于促进农畜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养殖户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从而,维护辖区生猪生长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茂川.探析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0(6):141.
        [2] 陈伊乔.非洲猪瘟综合防治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0):28-29.
        [3] 朱增勇,李梦希,孟君丽.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市场和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7):20-23.
        [4] 张丽,罗玉子,王涛,等.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