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   作者:张玉保 夏秋荣
[导读] 收治慢性失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

         张玉保  夏秋荣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8300
         摘要:方法:收治慢性失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PSQI)总分及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慢性失眠;针灸取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慢性失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7~63岁;病程失眠6个月以上17例,失眠1年以上8例。对照组男9例,女16例;年龄31~55岁;病程失眠6个月以上15例,失眠1年以上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25~62岁,性别不限;②临床上长期或始终存在睡眠中断、短睡,同时伴有白天疲劳、困倦及紧张,平均超过3次且持续至少1个月以上;③出现夜间严重失眠,不能入睡,同时伴有明显痛苦表情,日间精神恍惚者;④既往未采用针灸治疗,未予以正规药物治疗。
         1.3排除标准
         ①由于环境、饮食、浓茶、酒等因素导致睡眠障碍;②因机体疾患致疼痛、肌肉痉挛、咳嗽、呼吸困难等或服用药物的睡眠障碍;③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或失眠直接相关器质性疾病(如癌性疼痛、关节炎疼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④心、脑、肝、肾等严重损害;⑤晕针或不接受针灸治疗者。
         1.4方法
         ⑴观察组根据失眠给予针灸治疗。①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神门、内关、心俞、三阴交、太冲、涌泉。②针刺:碘伏消毒对应穴位,选择长度适宜针灸针,常规进针,提插捻转,患者出现酸、痛、麻、胀等感觉后留针10~15 min,1 d/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⑵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2 mg/d,1次/d,夜间服用,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PSQI量表总分及各项评分。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②显效:患者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③有效:患者症状改善,睡眠率达55%以上;④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睡眠率达40%以下。采用国际标准计算睡眠率,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1                2             92.0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 x ± s ,分)
     
         3讨论
         西医治疗慢性失眠症药物会使得患者产生依赖,并对患者神经系统等产生不利影响。西药治疗失眠症起效快,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患者服用顾虑多。目前,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已成为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其遵循针灸学取穴原理与中医基础理论,以泻阳补阴之法使体内阴阳协调,被多项研究证实是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手段。现代医学也认为,针灸通过刺激特殊穴位,能够提高神经递质与睡眠相关激素,具有助眠作用。中医学理论认为失眠的病位在于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尤以心脾两虚型最多见,病机往往是思虑劳倦,内伤心神,引起失眠,故治疗应以健脾养心安神为主。在该研究治疗慢性失眠症患者时,取主穴神门、内关、三阴交,并根据症型不同加配相应穴位,可调理脾肾、补益心气,使阴阳调和,安神宁心。其中神门穴为心经原穴,而心藏神,刺之能安心神;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刺之可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刺之能健脾护肝补肾,补气养血安神。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针灸临床研究工作中,应科学规范的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制订统一的选穴处方、针灸操作和疗效评估标准,制定针灸治疗失眠的标准化方案,同时结合现代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为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提供更有力的临床证据和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鹏,赵忠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63-367.
         [2]李建萍,张慧,何培达.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慢性失眠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30-232.
         [3]李卓梅,刘景洋.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3):375-377.
         [4]陈鹏典,杨卓欣,黎杰运,等.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