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春
河池市中医医院病理科 广西 河池 547200
[摘要]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呈现高表达的是CD34和CD117,分别达到:76.92%、92.31%的阳性率。在其中,全部病例的S-100、SMA 阳性表达以局灶弱阳性为主要表现,而全部病例呈现desmin 阴性。结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以CD34和CD117高表达来作为辅助参考的重要考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于消化系统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通常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而其好发部位则是胃与小肠。以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形态学表现为依据,可将其进行神经源性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的分类。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多变的形态,就很难去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真性平滑肌瘤。本研究对抗体免疫组化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回顾分析,以便能从理论上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⒈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其中有43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86岁,年龄平均为(67.78±4.12)岁。①患者的纳入标准为:以胃肠道间质瘤经病理活检所确诊,并具备腹部包块、腹部胀痛、消化道出血、排便不畅、贫血等临床症状和完整的临床资料。②患者的排除标准为:与其他严重系统疾病合并,而且不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1.2方法
采取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抗体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查全部患者,检测则以免疫组化 SP 二步法完成,从迈新公司购入试剂。
2 结果
2.1病理检查
①病理的大体检查:肿瘤的位置在肠壁和胃壁之内,多数在肌层部位,而位置在浆膜下或黏膜下仅仅为一小部分;向腔内生长的一部分肿瘤会有继发性溃疡形成;向浆膜下外向生长的另一部分肿瘤则有肠系膜或网膜肿块形成。肿物呈椭圆形或圆形,其有1.5~17 cm的直径,肿瘤切面呈现灰白、灰红和暗褐三种颜色。
②镜检表现:以上皮样和梭形两种细胞构成细胞学类型。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索和弥漫片两种形状。梭形细胞排列为呈旋涡、栅栏或编织三种形状。与平滑肌瘤比较起来,具备更丰富的以梭形细胞为主的瘤细胞量,其杆状核呈现为长、短两种梭形。嗜酸性的上皮样细胞胞浆呈现为多边和圆形等形状,并有胞浆空泡状物出现。有部分肿瘤间质以黏液变性为表现的病例,有胶原增生存在。出现血囊性变及坏死的也有部分部分肿瘤。依据不同的分化程度,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肿瘤细胞具有程度不同的核分裂像和异型性出现。在网膜及肠系膜、结肠、小肠和胃分别发生4例、2 例、3 例和69 例。镜下观察本组病例,有62例的主型是梭形细胞,7例主型是上皮样细胞,9 例属于两种混合型细胞。
2.2免疫组化检查
结蛋白(desmin)全部属于阴性表达,有6例S-100为阳性,达到7.69%的阳性率;有10例SMA为阳性,达到12.82%的阳性率;有60例CD34为阳性,达到76.92%的阳性率;有72例CD117为阳性,达到92.31%的阳性率。在其中,全部病例的S-100、SMA 阳性表达以局灶弱阳性为主要表现,而表达率最高为CD34和CD117,阳性表达是以细胞质的弥漫强阳性为表现。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从研究的报道[1]来看,胃肠道间质瘤是以基因突变以及 Kit 蛋白产物(CD117)的高表达作为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以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胃肠道间质瘤肿瘤细胞的主要内容,患者的基本存在为主要一种细胞或并存混合两种细胞。可能有变异出现的是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的形态,上皮样细胞可以印戒细胞或透明样细胞为主要表现;梭形细胞则有核端空泡变性改变发生。而肿瘤的排列方式基本有管外皮瘤样、菊形团样、栅栏状、弥漫性,呈巢状、旋涡状、编织状、束状等多种呈现形态。
就本研究的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结果来看,呈现高表达的是CD34和CD117,分别达到:76.92%、92.31%的阳性率。在其中,全部病例的S-100、SMA 阳性表达以局灶弱阳性为主要表现,而全部病例呈现desmin 阴性。虽然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相对简单,但很容易以神经鞘瘤或胃肠道平滑肌瘤被误诊。在进行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胃肠道平滑肌瘤疾病的过程中,胃肠道平滑肌瘤免疫表型是以结蛋白、SMA 弥漫强阳性,CD34、CD117阴性且有丰富的胃肠道平滑肌瘤瘤细胞的胞质,呈单一的梭形形态且交叉束状排列、嗜伊红为主要表现。结果显示,可采取鉴别CD34、CD117的阳性表达率的方式来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胃肠道平滑肌瘤。在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胃肠道神经鞘瘤过程中,应把握住细胞呈蛇形、波浪状或长梭形而且有两端尖的细胞核为胃肠道神经鞘瘤,而胃肠道神经鞘瘤则以瘤组织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分布和淋巴细胞集合形成淋巴袖套等主要特征表现[2]。胃肠道神经鞘瘤是以CD34、CD117阴性表达和S-100 弥漫强阳性为免疫表型的主要表现。结果显示,可采取S-100 的阳性表达率的鉴别来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与胃肠道平滑肌瘤。
综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以CD34和CD117高表达来作为辅助参考的重要考依据,而 S-100和SMA 蛋白的联合使用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协助。
参考文献
[1]佟银燕,王恩杰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J]. 河北医药,2008(11):1701-1702.
[2]付建斌,武道东,张娟,等 .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病理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10):11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