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   作者:廖江泰;:尚天海
[导读] 探索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切除术对于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廖江泰 尚天海通信作者
         甘肃省景泰县人民医院  730400
         摘要:目的 探索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切除术对于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48例。对照组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是通过常规开腹左肝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是通过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缩短术后卧床和治疗的时间,减少后期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左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规则性左肝切除;临床疗效
         肝胆管结石作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变率的常见临床良性胆道疾病,因其患病周期长、治愈难和范围广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机体功能和健康,并极大威胁其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对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因其疗效好、损伤小、清除率高在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因此本研究将我院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在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汇报。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左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共计96例为研究的对象。96例左肝胆管结石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平均54.885.43岁;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平均 55.765.8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衡可比。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经临床诊断为肝胆管结石者,并符合手术条件;③自愿参与治疗观察。排除标准:①相关临床资料不全者;②伴有严重并发疾病者(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胆管狭窄);③既往接受过其他肝胆手术或正在参与其他类似研究者。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是通过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进行治疗。1)术前:术前1周每日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100ml,术前第3日开始服用甲硝唑药物(0.2g/次,3次/d),以预防在手术后并发感染或者昏迷;2)术中:①患者取分腿仰卧位,在进行全身麻醉后建立人工气腹,压力范围在11~125mm Hg;②选取观察穿孔点(脐部下缘的1cm进行穿刺),对腹腔的内部情况先进行全面的探查,然后选取主要操作穿孔点(左侧腋前线下缘进行穿刺),然后选取辅助操作穿孔点(左侧锁骨中线与脐部水平交界处);③首先解剖患者第一肝门区,夹断左肝动脉(以显露门静脉左支)并分离左侧尾叶的分支(确定左半肝缺血带后);④其次游离左侧肝叶,切断左半肝上附着的组织与韧带(包括肝圆、镰状、左三角和肝胃等韧带);⑤然后解剖第二肝门,解剖并暴露左肝静脉的左壁和后壁,阻断左肝流出道(以明确半肝缺血线);⑥最后肝实质游离,沿肝脏预切线离断肝组织, 夹闭并断离胆管、大直径血管和左肝静脉根部(用钛夹), 从而切断左肝,放上引流管装置,喷上生物蛋白胶并用纱布覆盖。
1.2.2对照组
         对照组的左肝胆管结石的患者通过传统左肝切除术(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患者的术前准备、体位和麻醉与上述一致,选取右侧肋缘下10~15 cm的位置为切口点,开腹后确定病灶位置,对左半肝进行解剖分离和切除手术,放上引流管装置,喷上生物蛋白胶并用纱布覆盖。
1.3评测指标
         主要包括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记录患者手术后多长时间能首次下床进行活动)、住院时间(从手术完成后到患者出院的时间)、肝功能情况(通过实验室生化检测并记录患者手术一周后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出血、感染和梗阻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t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t检验结果显示,在手术1周后,观察组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显著比对照组患者的水平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x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卡方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生并发症的患者人数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人数少;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详见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数(%)]
 
3 讨论    
         左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引发周围相邻肝部发生病变的胆道疾病,目前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较多的应用和验证, 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容易造成患者机体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容易导致出血、感染和梗阻等不良事件的产生,从而减缓患者的治疗周期与恢复进程,影响治疗的效果。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由于手术微创,对患者损伤小和治疗效果好等有点,现已在临床上得到较好应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的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短,表明观察组的在身体功能恢复上更快;手术后1周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更好;观察组中仅有6.3%的左肝胆管结石患者出现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说明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对于患者的肝脏损害和副作用更小,能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为左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选择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术后的卧床和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并减少后期出血、感染和梗阻等不良并发症的产生,该手术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祝晓云.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6):61-62.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6.028.
         [2]朱雷,潘迪飞.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9,38(15):88-90.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9.15.088.
         [3]岳大成,胡仕祥.全腹腔镜与开腹规则性左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13).7-9.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9.13.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