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   作者:李玉群 王雪松 关宏锏(通讯作者)
[导读] 大血管闭塞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类型

        李玉群    王雪松    关宏锏(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延吉市    130010
        摘要:大血管闭塞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类型,血管内机械取栓是近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进展,可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而前循环与后循环相比较进行血管内治疗及风险较前循环的血管内治疗难度程度都相应提高,且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后循环 脑梗死 取栓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0岁。以“四肢无力6.5小时”为主诉急诊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6.5小时行走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四肢无力,跌倒在地,伴言语不能,无意识障碍。既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史39年,“车祸后脾切除”手术史2年。否认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等病史。    
        入院查体:血压150/95mmHg。神志清楚,言语不能,双眼水平运动受限,双侧鼻唇沟浅,伸舌不能,四肢肌力Ⅲ级,双侧Babinski征及Chaddock征阳性,NIHSS评分12分,MRS评分5分,吞咽言语评分Ⅴ级。    
        辅助检查:术前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出凝血,肝功,肾功均无异常现象。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右侧额叶可见少许斑片状异常信号,FLAIR、T2WI呈高信号影。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基底动脉中上段未显示,基底动脉闭塞。术后其余血象检查无异常,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返流(轻度)。
        入院诊断 急性脑梗死(基底动脉)
2 治疗经过
        患者急诊入院后,患者处于动脉取栓时间窗内,且有神经功能缺失,无手术禁忌症。给予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以Seldinger技术穿刺成功后,循留置8F鞘管,基底动脉中段闭塞,引入8FCordis导引导管到达左侧椎动脉V4段,沿导丝将中间导管到达基底动脉末端,沿导丝在透视下将Rebar-18导管送到右侧大脑后动脉,沿微管将SOLITAIRE 4.0×20mm支架小心送到闭塞远端,支架放置5分钟后取出,复查造影见基底动脉及远端血管显影良好。穿刺到再通25min,发病到血管再通7.5小时。


               
                         注:a图示DSA基底动脉闭塞;b图示支架取栓后DSA基底动脉血液畅通
        经治疗11d后患者恢复良好,神志清楚,口齿欠清,遗留轻微面瘫,四肢肌力Ⅳ级。
3 讨论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成人首要的致残疾病,其中大血管闭塞所致脑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类型,致死率较高,是血管内治疗目标人群。颅内大动脉闭塞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1]。术前及时有效的评估血管显得尤为重要,抢救闭塞血管恢复血液供应,拯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关键治疗方法。开通闭塞血管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随着溶取栓技术和器械不断发展,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取栓桥接治疗逐渐成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首选治疗方法[2]。而血管内机械取栓是近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进展,可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3]。目前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最为广泛应用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研究(TOAST)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其它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5型,在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好发部位。前循环与后循环相比较而言,后循环侧支血管复杂多样且弯曲,进行血管内治疗及风险较前循环的血管内治疗难度程度都相应提高。有研究表明后循环取栓治疗的预后较前循环差,且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4]。根据基底动脉闭塞近端累及部位,可分为近段闭塞、中段闭塞和远段闭塞。近段闭塞指闭塞近端位于椎动脉-基底动脉汇合处至小脑前下动脉开口处,中段闭塞位于小脑前下动脉开口至小脑上动脉开口,远段闭塞则位于小脑上动脉开口以远。多项研究经统计分析显示ABAO患者中26%?36%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且更常见于基底动脉近段和中段[5]。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指南中指出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应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闭塞发病6小时内,推荐血管介入治疗;前循环闭塞发病6~24小时,经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推荐血管介入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24小时以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仔细分析获益风险后,可考虑对筛选后的患者进行动脉取栓治疗(Ⅱ级推荐,B 级证据),可行血管介入治疗。因此在详细的问患者病史,进行准确的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后评估可进行介入治疗。及时的介入手术治疗将该患者闭塞血管开通,挽救其生命及或者良好的预后[6]。

[参考文献]
[1]Wade S. Smith, Michael H. Lev, Joey D. English, et al. Significance of Large Vessel Intracranial Occlusion Caus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TIA. 2009,

[2]40(12):3834-3840.Qureshi, A. I., & Caplan, L. R. (2014).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83(9921), 984–99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3)61088-0
[3]彭斌,吴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09):666-682.
[4]周腾飞,朱良付,李天晓.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02):99-104.

[5]雷毅,管文婷,冷硕,王志,邓钢.急性后循环缺血机械取栓研究现状与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02):210-214.

[6]刘新峰,孙文,朱武生,叶瑞东,韩云飞.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 018,51(09):683-691.
作者简介:李玉群,19950110,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研究生,神经病学脑血管介入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