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彭军
[导读] 原发性高血压是在遗传的前提下
        彭军
        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绵阳  622750

        原发性高血压是在遗传的前提下,由于各种后天环境因素导致的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在非药物状态下,在不同时间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超过140mmhg和90mmhg,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病因
        1、先天不足,家族遗传,现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年轻人甚至小孩血压高,这都是先天遗传
2、后天失调
        饮食肥甘厚味,现在生活好了,快餐多了,血压也高了,过度劳倦,现在竞争激烈,工作紧张,必然要劳累奔波,劳则伤心,血压也会升高
        3、内伤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之常情,但太过或不及都可能影响到血压的波动,“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4、外感六淫,中医讲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一旦太过,或在不适宜的季节出现就成为病理性致病因素。由于六淫与气象、时令直接相关,六淫致病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使得气血亏虚或气血逆乱,气逆于上,血涌于上,发为“眩晕”,“头痛”,“中风”等证。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1、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2、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3、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4、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为主,若偏于阳虚者,则选用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若偏阴虚者,则选用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以上几型若兼内风者,可加潜降熄风药,如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若兼痰阻者,可加豁痰利气之属,如胆南星、半夏、陈皮、远志、天竺黄、川贝等。总之,临床上应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为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临证中往往是数型合并出现,故辨证用药要灵活多变,才能有效。
三、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1、高血压的中医定义:中医没有血压概念,因此也没有高血压病名。西医高血压定义为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根据高血压病人临床多表现有眩晕、头痛等症状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
        2、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对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有八纲、六经、脏腑辨证及综合分型等几种,但对于查体发现的高血压病患者,往往没有临床症状,处于"无证可辨"的状态,医师参考舌脉四诊适当选用中药及中成药或协同西药治疗。
        3、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应根据基本证型及兼证辨证论治。目前临床明确西医五类降压药是最有效的高血压治疗手段,可以降低冠心病病死率,随意停用降压药引起血压波动增加死亡率。但是中医药、针灸治疗也有明确的辅助作用,但是需要有中医诊疗依据。比如当前社会痰湿证较多,宜配伍半夏白术天麻汤或温胆汤加减。珍菊片等中成药也针对不同证型,辨证不明,毫无辅助效果。秘方、淘宝等胡乱用药造成肝肾损害的风险很大。
        4、高血压的中医预防:高血压的预防,既要预防高血压前期发展,又要预防高血压后期引起的靶器官损害,防治重点在于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在医师指导下口服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病是慢性病,易复发,防止血压波动是关键。血压复常后,患者易放松警惕,烟酒无度,暴饮暴食,致血压复升,故当终生强调节制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疾病反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