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211200;2.溧水区无想寺水库管理所,2112003.南京溧水源泉水务工程有限公司,11200
摘要:水利工程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对保证人们正常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渗漏问题是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存在的质量问题之一。基于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本文将浅谈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探讨水利工程出现渗漏的原因,论述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分析,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防渗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堤坝、水闸、渠道等长期处于浸泡环境,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做好防渗处理,势必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必须不断寻求水利工程项目防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能实现其进步。
1 水利工程防渗技术运用的重要性
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加强该工程项目的稳固性,还要特别注意渗漏问题的发生,而这个问题常常会被施工单位所忽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若没有将防渗工作做好,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发生,这样既会损失经济利益,又会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水利工程项目结构上发生诸多问题,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将基础的处理工作做好,就会使地基的强度不足,从而导致渗水情况。导致渗水的原因除了人为,还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在基础设施施工期间,若遇到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水位上涨或者渗水等问题,因此施工期间的导、排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水利工程防渗的方法主要有灌浆技术以及防渗墙技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防渗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环节,首先要搜集相关地质水文数据,科学合理的进行防渗设计。其次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并实施每项防渗指标,并且要编制渗水的问题发生时的预案,若出现这种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1]。
2 水利工程出现的渗水问题的原因
2.1 施工原因
若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没有运用科学的防渗措施,就会导致项目工期、安全、成本费用等受到影响,并且在正常使用之后也很容易发生质量问题。如围堰施工时密实性不足会导致的其挡水效果不好,会给后期抽排水增加很大的困难,成本费用也会大幅增加;又如止水带、止水环、对拉杆等部件为按要求布设或接头等部位未处理好,会造成后期使用时渗水,维修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安全性也随之降低。
2.2 工程结构原因
每个水利工程项目都具有差异性,不管是施工的条件,还是施工现场的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差异性。若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以及后期使用前,若不能及时发现渗水问题,由于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不断增长,其内部组件等会发生磨损以及损耗,部分施工材料会出现不同的变形、腐蚀、脱落等问题,时间长就会造成水利工程项目发生渗漏情况。
2.3 外界原因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面临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这些都会给工程项目造成不利影响。如工程基面排水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暴雨天气,降水量迅速提高而基面的排水能力跟不上,导致基面周围的基坑积水,水淹工程基础。
3 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应用分析
3.1 水利工程防渗类型
一是点状渗水。出现点渗可通过适用堵漏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可对工程外表面涂抹刚性防渗材料,在已经具备刚性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时,可选择柔性防水材料,形成结构面堵、涂、抹综合型防渗层,提升结构防渗性。二是大面积渗水。
大面积渗水时可划分不同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防渗处理,渗水面积较大的单元可以进行埋管注浆,杜绝跑浆引发更大的渗漏问题。在渗漏面积较大但渗水量较小时,可以采用防渗材料以“堵”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多次反复涂刷防渗材料,解决渗水问题。在大面积大水量渗漏时,需要进行灌浆处理或涂抹水泥砂浆层。三是变形缝渗水[2]。该类型防渗主要是综合利用堵、注、嵌、涂、抹等多种工艺进行综合处理。具体应用中工序较多,要将结构在施工结束后形成整体,在施工中要注意裂缝中间要粘隔离层,隔离防水层与基面,在扩散工程承受应力的同时,加大防水层抗变形幅度,应对使用后结构变形问题。在水泥砂浆保护层涂刷施工中,要注意在缝隙中间设置木板条,防止出现不规则裂缝。四是施工缝渗水。该类型防渗主要以堵、注技术为主,堵水后在施工缝中心部位涂刷刚性RG型材料,增强结构防渗性。涂刷施工前要确保施工面平整、整洁、光滑,对不平整部位进行找平施工,保持基面潮湿状态施工,涂刷后要进行72h的洒水养护。五是微型渗漏问题。可选择耐潮湿的基面材料和RG型防水涂料,通过水灰比改进确保既可以堵漏又可以进行防水层刮涂,达到防渗性要求。要针对防水层依附在结构内部或基面的特点,对结构进行补强处理,确保结构强度符合防水要求。
3.2 防渗墙施工技术
防渗墙是水利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防渗技术,可以以较薄的厚度、较低的渗透系数、较强的柔性和耐久性实现防渗目的。防渗墙施工具有多种技术措施。一是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技术。利用多头深层搅拌桩机进行一次多头钻进,实现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混合和搅拌,形成一组组水泥土桩,在相互连接后形成防渗墙,深度可达20m以上,抗渗透系数可达到10cm/s以下,抗压强度在0.3MPa以上,该技术施工简单、无污染、成本低,在黏土、砂土、淤泥等土质条件区域较为适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好的防渗效果。二是锯槽技术。可利用锯槽机刀杆在先导孔中倾斜后进行反复切割,并根据现场土质条件选择适当速度进行移动开槽,一般速度为1-1.5m/h。土地切割后可以以循环方式排出,并配合进行泥浆护壁施工。通过塑性混凝土浇筑,可形成0.2-0.3m防渗墙。在设备应用方面,锯槽机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装置、行走底盘、刀杆、排出系统等部分,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用不同规格刀杆优化组合使用,形成0.2-0.5m宽的锯槽。该技术应用优势是可以以连续成槽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和墙体整体性,可广泛应用于粒径在0.1m以下的卵石和黏土、砂土土质,根据实际需要抗渗指标选择自凝灰浆、固化灰浆等材料进行应用。三是链斗技术。该技术是借助链斗式开槽机在排桩上进行旋转作业,取土后将排桩下放到设计成墙深度,通过配合开挖沟槽施工,实现防渗目的。该技术开挖沟槽的宽度一般在16-50cm,深度可达15m,比较适用于粒径比槽厚小、含量在30%以下的砂砾石地层。
3.3 引进先进的防渗技术
水利工程的防渗施工技术在多个方面都有应用,如混凝土灌浆,防渗墙施工等等。混凝土灌浆施工在防渗施工工作中是重点与关键,其质量对防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主要形式大多是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是以灌浆结构为主体对象,利用高压液体实施喷射,并在所形成的空档中实现灌注,以达到防渗效果。而水利工程在构建防渗墙时,一般最常用的手段是薄型抓斗,而在开展薄型抓斗施工建设时要考虑施工宽度,一般在30cm左右,同时还要对周边的环境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多头深层搅拌水泥构建防渗墙的方法也是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施工方式,其主要技术特点就是搅拌,但对搅拌深度等技术参数要求十分严格,若深度较浅,则不能实现防渗目的,或者防渗效果不佳。链斗法也是水利工程在构建防渗墙施工时常见的方式,与薄型抓斗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二者都需要混凝土浇筑,泥浆护壁,而链斗法更注重以开槽机取土,再以此为基础下放排桩,构建防渗墙,也具有十分良好的防渗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施工挑战较多,因此,应当注重防渗的方案设计和技术研发,注意施工技术要领,结合施工区域具体条件,合理使用防渗技术,进而才能保证水利工程防渗工作的施工质量,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效能,促进我国水利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牟辉军.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7):102-103.
[2]张迎.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