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市政服务所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度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为了尽可能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针对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的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就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质量通病进行探讨,并提出预控措施及治理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等
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素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同时,城市道路的地下、地面及空中,由于管线、路面、过街地下通道或过街人行天桥的立体分布,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又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本文就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特性
市政道路工程除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如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和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内涵。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规定:“路基路面应根据市政道路功能、市政道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的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因深挖、高填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为了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因素。
1.1 安全性。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性即可靠性,是指工程竣工后达到规定的内在质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保证结构安全、保证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能力。市政道路工程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可靠性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体现。市政道路交付使用后必须保证使用安全,如桥梁结构(市政道路为何会有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安全度和基本承载能力应达到规定的要求等。
1.2 适用性。市政道路工程的适用性即功能,是指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工程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能力,包括行驶畅通、舒适、外观良好等。各级市政道路应达到相应的服务水平,应满足在一定的设计速度下规定的线形、视距、坡度等要求,并能适应交通量的不断变化。
1.3 耐久性。市政道路(重复)市政道路的耐久性是指工程应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以及在竣工后正常使用年限内抵抗荷载作用、灾害和自然影响等的能力。
1.4 经济性。市政道路工程的经济性,是指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运营的整个使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应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成本效益,分析其安全、环保、运营等社会效益,选用综合效益最佳的方案。
1.5 美观和与环境的协调性。市政道路建设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基本建设程序各环节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市政道路从规划、建设到竣工使用,经历了决策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诸多环节,其质量好坏是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2.1 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是前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立项的依据,是工程项目成败与否的首要条件。它是投资、质量和工期控制的基本依据,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和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如不同市政道路等级)以及能否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项目决策应充分考虑投资、质量和工期等目标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确定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项目建议书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立项现状、规划方案和未来需求。可行性研究必须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严格地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并有严密的论证依据和审批确认手续。
2.2 勘测设计是基础。设计是工程的灵魂。
勘测如地质勘查、水文勘察、测量等是市政道路选线和路基、桥涵、隧道等设计的依据,应准确反映市政道路所经地域的自然条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确定了市政道路的平面位置和纵横布置、结构尺寸和类型、材料类型和组成等工程实体元素,也就决定了市政道路的基本性能,决定了施工的难易程度和质量标准。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如果设计本身就不规范、存在明显缺陷,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结构方案不合理、深度不够、计算不准,那么据此施工,必然使工程质量“先天不足”留下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2.3 施工是关键。施工是指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并提供质量保证的活动。人们常说:“工程质量是干出来的。”任何优秀的勘察设计成果都是蓝图,只有通过施工才能变为现实。施工是工程质量的实现环节,只有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采用先进高效的设备、按照设计文件和规定的工艺进行施工,才能形成质量有保证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有: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保证有方案,材料进场有检验,隐蔽工程有验收,工序交接有检查,动态控制有方法,变更洽商有手续,问题处理有复查,行使质量否决权,质量文件有档案。
三、当前城市道路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3.1 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3.2 路基填土、沟槽回填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
3.3 人行道施工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3.4 过路管沟处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许多管道需要通过行车路,如排雨管道、过路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等。施工这些管道要在路床施工前进行,这样就不存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这一点要特别加以注意,以防止因压实度不足产生路面裂缝的现象。
3.5 人行道上的路灯检查井盖板与道面高差超标,易产生拌脚现象。
在人行道施工中, 由于检查井盖板大,安装较难,极易出现检查井盖板与路面高差超标现象,交付使用后,可能发生拌脚现象。监理需要逐个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四、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问题治理措施
4.1 施工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回填质量,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我们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宽)可用灰泥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 0 m m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50mm 宽)可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 也要分层捣实。为了防止施工疏忽,监理方应加强巡检。必要时采取旁站方式进行监理。
4.2 施工监理方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监理时也要加强巡检。
4.3 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机型不超过有关规定;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大于或等于1 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 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结束语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及使用寿命,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不但关系到市政道路的适用性和投资效益,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也要日益创新,才能同步同齐,更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