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1期   作者:邢威洋
[导读] 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
        邢威洋
        天津市华水自来水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22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环境污染,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在宏观角度影响到生态环境,不仅可以影响到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趋向于利好,水利水电工程还能够作用于社会环境,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工程建设区域的移民、文物保护等方面问题均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应首先按照科学的方法,综合考量各项因素,针对其中的重点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努力平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利水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和能源保障。通过合理的设计、规划,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配不均,年内径流过程与需水过程不匹配,旱涝灾害同时发生。通过建设调蓄水库、引调水工程等可解决部分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优化水资源配置。如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平衡了我国水资源地区分配,也提高了北方地区的供水质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进行相关的改造,给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在施工时会对周围的树木进行砍伐,威胁到动植物生存,大面积开发树木,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给当地气候、气温带来影响;水利工程通常建立在河流的基础上,导致河流上游流速缓慢,河流自动净化能力严重下降,严重时会破坏水质,堵塞河道;水库的建立还会直接影响到水温结构、微生物以及水体生物等等,给水中藻类植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藻类植物迅速繁殖,大量水体浮生物增加,给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以后,随着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蒸气不断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加大,从而进一步引起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引起土质发生改变。
        2.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生物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生态体系,这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建设时间比较长,实际施工会破坏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人为破坏,尤其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会对水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水库建设导致水位不断抬高,严重影响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水生植物生长、生物产卵环境被破坏。
        2.3对土壤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下,使周边的土壤具有产生盐碱化的趋势。在水利水电工程截留的作用下,造成下游区域的地下水位显著降低,使土壤的含水量降低,造成土壤养分减少,使各种农作物长势不良。另外由于河道内的水体重量增加,使水体极易渗透到周边土壤内,造成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极大。受水分蒸发作用的影响,使得大量的盐分被留存于土壤中,加速了土壤盐碱化的进程,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大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1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3.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工程项目建设前,应对可能产生负面环境影响的工程项目进行环评,并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水利风景区工程项目环评。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思想的融入。一方面应依据河流原有的走向,宜弯则弯,宜宽则宽,尽量减少人工直线化的程度,以保持河流的自然原貌,增加河流生境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注重保持上游与下游、陆地与水域间的水力联系,从而保障河流系统中生物通道的连通性。同时,还应为提高生物多样性营造适宜条件,如在一些流域较缓的堤段,适度种植水生植物,放养鱼苗,恢复河流生态系统食物链;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种类和隔离带宽度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为河流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以乡土物种为主体,在水利风景区构建乔、灌、草合理配置的植被景观空间,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生物多样性。
        3.3建立起动植物生态保护区
        建立起生态保护区域能够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要向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使其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避免因政策过于严厉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来源,可划分出禁止捕鱼区及可以开展适当捕鱼的区域。要充分依靠人工修复的能力,将动植物生态保护区内的支线河流,改造成为具有一定蜿蜒状态的形式,可提升断面流速和改变水深的多样化分布。建设单位还应修复断面,使河流中的断面结构产生一定变化。在建立生态保护区时,要依据区域内的水生动植物类型及数量,人工放养各种水生动植物,以此达到维持河道生态平衡的目的。
        3.4制定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涵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议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程开展前期阶段,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工程的选址选线、工程规模、开发方式等方面进行环境合理性论证,在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生态环境详查基础上开展现状评价,并预测工程建成后会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第二,工程建设期,推行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通过环境监理确保环评阶段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同步开展同深度设计,保证措施落地。通过环境监测,掌握施工期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并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第三,工程建设运行后,在竣工环保验收的基础上,推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定期评估工程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和累积影响,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问题扩大、蔓延。
        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期施工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提高环保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学文,夏虎成.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145-146.
        [2]荆超.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102,110.
        [3]贾高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