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研究生二队 北京市 100858
未来战争,是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由于物资弹药消耗巨大,部队高速机动,对公路的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公路的维护与抢修,对于部队快速机动和完成运输投送任务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特点,针对如何提高战时道路保障能力,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未来战争道路抢修维护的特点
未来作战,随着高新武器装备大量投入战场,公路抢修维护将呈现出多种新的特点。主要是:
1、抢修范围扩大。未来战争非线性的特点和超视距的打击,决定了敌我双力战场界限的不确定性和战役纵深的后延性。随着高技术侦察手段和精确制导兵器的发展,以及空袭突击能力的增强,敌在争夺、控制、打击我发射阵地、机场、码头、重要城市等主要目标的同时,必然采取远程打击、火力遮断、空中轰炸和地面切割等手段,大大加强对我运输补给线的破坏活动。破坏频率、时间、力度的加大,也必然导致抢修范围的不断扩大。
2、抢修数量剧增。随着我军对公路的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会招致敌人更大强度的拦截和阻断。由于战场公路抢修范围的扩大与投入力量的增加永成正比,因此,未来战争参加抢修的人数和工程数量,必将成倍增长。
3、抢修难度增大。未来战争的公路抢修和对敌斗争,已由过去的反轰炸、反封锁和反小股敌人破坏的斗争,扩大到反侦察、反空袭、反电子干扰、反远程攻击的斗争,公路抢修和防护的难度空前增大。因此,必须采取严密防护、突击抢修和积极打击相结合的方式,以抢修和防护为主,加强重点目标的防护工程和自卫工事,搞好军民联防、路社联防。对重点道路、桥梁、交通枢纽及其它重要保障工程设施,要在加大防护力量实施重点防护的同时,不断完善抢修防护预案,加修迂回道路。并在主要抢修目标附近和有利地域,搞好人员和抢修器材的隐蔽。对重点保障道路可按市、县、乡、村行政区划,采取路分段、桥定点的办法,在依靠专业抢修队伍的同时,发动公路沿线群众实施抢修防护,做到随炸随修,确保交通顺畅。
二、未来战争道路保障的主要对策
1、提高道路网密度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提高路网密度是对付敌破坏我道路设施的有效手段,此断彼通,才能始终保持道路运输的顺差,从而扩大运输投送的生存空间,道路网密度的增加将使交通设施的生存能力成几何级数提高。但目前我国现有道路规模分布不均、总量和密度仍需加强。按国土面积及人均水平,我国现有道路网密度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由东南到西北,明显形成逐步递减的等级阶梯。东南地区的路网密度基本能满足战备需要,但西北的路网密度一时还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应大力发展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路网密度,扩大生存空间。
2、建立协调的指挥机构
战时公路抢修任务艰巨,业务纷杂,涉及到军内外许多部门。因此,要搞好战时公路抢修防护,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为方便指挥和协调,达到灵敏、高效,战区可由副职首长担任总指挥,吸收空军、反空袭作战部队、交战办等单位的领导成员参加,全面负责战区范围内的道路抢修与维护工作的组织指挥;地方各级,也应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全面负责地区内的道路抢修与维护工作的组织指挥。
各级指挥机构,不应是独立的,而应是同时负责运力动员、调度、使用的统一体,并与上下指挥协调一致。
3、制定合理的保障预案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于高科技侦察和电子战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战场道路设施的“透明度”加大,防卫更加困难,因此,必须制定好预案,做到“三个结合”。从以往的战争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下程防护概念和技术难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对固定的道路设施来说,单纯采用传统的防卫手段,已达不到预期效果。对道路工程的防卫,如果还局限于对单个目标就近部署防空火力、组织地面警戒,或者在工程措施上想办法,那么只能防不胜防、被动挨打。最为有效的积极防卫措施应该是综合运用高中低技术实施远、中、近多层防卫,并采用高科技手段和传统方法科学实施隐蔽伪装,改善道路设施的生存环境,提高道路设施生存能力。即打防结合,有效的抗击,可以保存自己,提高防护能力。因此,必须认真组织自身力量,依托部队和地方力量,有效地搞好整体防护和综合抗击,借以提高道路的抢修和防护能力。其次就是修防结合。战时道路,既要抢修,又要防护。有时防护重于抢修,防护好了可以减少抢修。但抢修避免不了,二者必须结合。最后就是军民结合。在战场界限模糊、抢修范围扩大的前提下,更要立足军民整体防抗,整体保障,以整体优势克敌制胜。此外,预案还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平时组织演练和根据需要及时调整。
4、做好随时抢修的准备
用于抢修的物资器材是实施战时抢修的基础。未来作战初期,公路抢修物资器材的保障任务十分繁重,仅靠平时积聚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群众的就地就近支援。首先,要把军队储备和地方储备结合起来。除部分特殊专用器材必须由国家统一安排储备外,其它军民通用的物资器材,尽量由地方在预定抢修地区以流通形式多储备一些。其次,军队专用战略器材应由战区和军种按照总的战略抢修意图进行储备,以便在必要时支援各个战役力向。此外,战役后方抢修物资的布局,应力求同战略后方相呼应,使其前后衔接、左右相连,便于战时补给和调整。
5、确保重点积极防护
加强重点抢修地域主动防护。平时,要将隐蔽伪装措施与经济建设和绿化等同步进行;战时,除在要地桥梁、交通枢纽等地有重点地部署防卫力量外,应给抢修分队配齐各种相应的高射武器,以便进行重点目标、重点部位和重点地段的对空防护。指挥机构还应组织部队与民兵相结合的反空降体系,防敌偷袭破坏。同时,要尽快发展我国的反导技术和电子防御装备,以便用于重点抢修地域的防空和指挥。
因地制宜搞好重点目标的伪装防护。在未来战争中,随着高技术侦察装备的不断发展,重点目标极易被敌发现,搞好伪装是有效防护的第一门户。根据战时公路线长点多目标过大的弱点,可采取“隐蔽欺骗,造势欺骗”的手段,在次要方向和远离重要目标的地域,多设置些假桥梁、假洞库、假物资、假施工现场和假的机械、车辆来分散敌人火力,示假隐真。并在造型、颜色和材料上以假乱真,诱敌上当。以此扩大敌袭击破坏的目标范围,降低敌对重要目标的破坏程度,提高自身防卫能力。具体伪装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高技术材料,根据不同季节和自然景色的变化进行伪装。对机械、车辆、武器的反光部位和热源,要特别注意严密遮挡和消散控制。也可利用山脚、陡坎、崖壁等自然地形进行隐蔽,使机械、车辆置于敌人常规火力的死角之下,保障抢修装备的安全。
开挖洞库、地道、掩体进行隐蔽防护。为了减少敌人空中袭击的破坏,我们不仅要根据地幅地形做好机械、车辆的疏散配置,而且要选择合适地域开挖洞库和地道、掩体,供人员和机械、车辆、器材等遇敌空袭时进洞隐蔽。同时,还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行动,使抢修机械、车辆、器材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规避敌空袭火力的跟踪,以动制动,动中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