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预防股骨颈骨折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袁宏梅
[导读] 观察对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应用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袁宏梅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应用护理干预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于2018年10月到2020年9月开展研究,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人纳入到研究中,共计108例,参考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与下肢周径差。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低;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周径差均降低,且两组患者的降低幅度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起到积极作用,能够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可使其下肢周径差减小,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人;针对性护理干预;股骨颈骨折;下肢周径差

        手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人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很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恢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笔者认为可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具体效果为目的开展研究,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10月到2020年9月开展研究,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人纳入到研究中,共计108例,参考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女比例是30:24;年龄最高为84岁,最低为61岁,均值是(72.06±4.3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是32:22;年龄最高为85岁,最低为60岁,均值是(71.78±4.61)岁。以上资料作对比,得出结果均显示存在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病情观察、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环境护理、饮食导致、口头宣教、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患者于上述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是:(1)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确保教育形式与患者的理解能力、性格及文化程度相符,确保其能够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保证其能够提高重视,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2)加大对患者下肢的观察频率,检查其下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周径及肿胀情况,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并按摩,若有必要可给予患者纤溶酶、低分子肝素等药物。(3)给予患者抗血栓泵,通过定时放气与充气的形式挤压血液,使其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给予患者加压弹力袜,保证其加压范围、型号与长度合适。(4)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初期可指导患者于病床上进行被动功能训练,如患肢伸展、屈曲等,其后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主动训练,如行走、爬楼梯、抬腿等。
        1.3评价标准
        (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统计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人数,其所占比值为总发生率,计算并对比。(2)下肢周径差。于护理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比照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验算对比数据,版本采取24.0。定性资料经过x2检验,[n(%)]为描述形式。计量资料经过t检验,(x±s)为描述形式。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依据为P﹤0.05。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住院期间,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18.52%;实验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3.70%。比照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显著更低(X2=6.0000,P﹤0.05)。
        2.2下肢周径差
        下肢周径差测量详情如表1所示,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周径差均降低,且两组患者的降低幅度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骨质疏松严重等因素,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该疾病,会影响其正常活动及身体健康。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影响,其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受到广泛关注[1]。
        目前手术是临床对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但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相当长一段时间,其血液流动滞缓,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甚至可能导致肺栓塞,进而引发生命危险[2]。基于上述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使其影响与危害减轻[3]。常规护理是以往临床所应用的主要护理模式,其护理重点集中于疾病治疗,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方面则十分薄弱,预防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结合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采取运动功能锻炼、抗血栓泵、药物、按摩等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预防效果更加理想,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显著降低[4]。分析对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而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低;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周径差均降低,且两组患者的降低幅度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起到积极作用,能够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可使其下肢周径差减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田海娣,季明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1):51+47.
[2]李沛.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双足与保健,2018,27(23):60-61.
[3]周红. 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研究[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8, 025(007):67-69.
[4]王芳. 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026(001):110-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