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电化学教学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1期   作者:刘传海
[导读]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教学重点发生转变
        刘传海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教研室  46535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教学重点发生转变,由单纯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向学科核心素养方向发展。就目前高中实际化学教学情况而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仍然将成绩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忽略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实际化学学习能力难以提升。基于此,以下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电化学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电化学教学;实践应用
引言
        高中化学是一门知识点繁多、知识结构体系复杂、依托于实验的学科,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学识教育上,而往往忽视了素质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作为教学重点,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化学模型抽象能力等。电化学是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因此选择该部分内容来设计并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一、问题引导,体现意识探究
        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组织开展化学教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堂的探究性,避免功利性、重复性与机械性的实验探究,摒弃以往“形式化”教学,使学生具备更多的课堂参与感,实现学生知识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线索,使课堂教学脉络更加明了,合理开展课堂设计。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线索,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思考,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比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的简单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初步开展知识思考。之后,引入“若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定向移动会产生什么?”的问题,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构成原电池的本质条件是有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知识学习重点,从问题出发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其自身探究能力提升,并增强课堂学习的参与感。
二、合理设置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参与课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应该设置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建立自信,收获成功的喜悦,产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在互动中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挖掘化学素材,强化学生化学生活观念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去指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化学生活观念。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对学生化学生活观念的强调,只是要求学生学会解决化学题,而没有去引导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题。这种题海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升化学学习水平,但是会让学生逐渐将化学理论知识脱离了实际生活,也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乐趣和探索化学知识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多举一些相应的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知识背景的同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化学生活观念。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必修2中原电池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讲一讲电池的历史发展,让学生明白自己目前所学的原电池原理时大部分电池的基本原理,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原来自己平常所见到的各种电池的原理都是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在学习完所有原电池知识之后,可以跟学生分享目前的一些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寻找创新点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产生一种创新感。
四、建构电化学认识模型,建立系统分析的合理认识角度
        不论面对什么样的电化学题目,学生可以依照模型找到两个维度——原理和装置:已知装置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得失电子的场所 (电极材料),而且要关注电子导体,离子导体(新型电池常常不是电解质溶液);在分析原理时,要关注谁在电极上参与反应,是否有协同反应,电子和离子怎样移动(有隔膜存在呢?),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降-得-还”等。学生可以依照模型的提示,将电极反应物、得失电子的场所、电极反应、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电极产物、现象等作为完整分析闭合回路形成过程及原电池产生电流原理的思维框架。
结束语
        优秀的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优秀的化学课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并内化化学原理、积累并生成化学技能、丰富并拓宽化学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卫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电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2]汤赞智.电化学复习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4):123-124.
[3]周燕平.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导向的电化学复习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5):198-199.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素养为本”的高中电化学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071543)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