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1期   作者:黄俊芳
[导读]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有力保障
        黄俊芳
        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 415000
        摘要: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有力保障。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渐渐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实施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义务,需要我们共同参与进来。因此,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对环保理念加以高度重视,从而采用各种创新、高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渗透。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保教育;策略
引言
        全球都在提倡绿色环保意识,对于学生来说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是刻不容缓。高中生对于环保意识如果还停留在概念上,是远远不够的。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环保因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贴切地了解环保,将环保意识融入到平时的生活中。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意义
        环保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基础上,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及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教育部门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全新教学要求,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因为地理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活动规律及地理的发展现象,是其他学科的研究基础,在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帮助学生采用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方式去看待众多地理问题,思考地理发展规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策略
        (一)增加环保理念的融入
        环保理念是指导行为的重要基础,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首先需要进行变革和更新的就是教育理念。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按照课本的顺序开展教学。然而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所以教师要能够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之后,认真看待环保这一议题。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落实环保教育理念,教师也要做好足够的课前准备工作,通过研读教材,挖掘生活中与环保相关的问题,以生活化的场景来代入,让学生了解到环保知识实际上是无所不在的,让环境教育能够真正融入地理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为更好地开展环保教育创设有利条件。


        (二)组织专题研究,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厄尔尼诺现象开展关于全球变暖影响的专题教育,带领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洋流、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认识厄尔尼诺暖流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频次的影响,使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认识更加深刻。最后,给学生展示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广大地域造成的灾害性影响,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自身行为出发思考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教师通过此专题教学,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引导学生探索应对环境问题的相关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不管是人文地理模块还是自然地理模块,这些知识都能够和环保问题联系在一起,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分析如何应对环境问题。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将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结合在一起,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针对环保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系统化的阐述,并在聆听他人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碰撞以及认知的强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投入到实践中,或者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环保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不仅能够得到环保意识的强化,也能有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环保意识的培养
        环保意识培养不仅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场所来进行深化教育。一是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环保相关的热点问题。例如,通过关注国家或者世界主流媒体关于环境问题的论述和报道,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敏锐性。二是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主题实践活动等。例如,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参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图片展、协助当地动物保护协会救助流浪动物的活动等等。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让学生从一个环境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环境保护的实施者,只有从意识上完成了这一转变,才能够让环境保护扎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三是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仔细观察与记录环境保护与地理学课程的关联性,通过不同的地理现象来分析环境的现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应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开展。高中阶段的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非常重视自身思想的独立性。基于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形成高阶思维,从生活实际出发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地理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张淑莹,满生文.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保教育[J].中国地名,2019(09):30.
[2]张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J].新课程导学,2019(26):95.
[3]王菊.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策略漫谈[J].高考,2019(21):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