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刚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 上海市 2019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非常重要,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必须要做好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只有首先确保了安全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其他的目标。随着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也在逐渐地趋于规范化,施工企业必须要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能够确保各项作业的安全性。但是目前建筑工程还是存在着一些工伤事故,论文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潜在因素
引言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工程施工安全性与项目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更是促进整个建筑行业与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
建筑业属于容易发生事故的高危行业之一,其工程施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高处和露天作业多。完成一项建筑产品的工期长,其中需要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约占整个建筑产品工作量的70%。(2)机械化程度低。现阶段我国建筑大部分工种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劳累、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失误等,造成事故的发生。(3)不同工种、不同部位的交叉作业多。建筑施工产品结构复杂,势必会出现在同一区域不同单位、不同工种互相配合交叉作业,或者不同位置上下同时作业,如果缺乏管理、缺乏防护、没有穿插施工安排,就会出现相互伤害。(4)流动作业和临时工人多。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和各种设备不断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转移场所进行作业。目前在我国建筑工地劳务作业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临时工人组成的,这些作业人员中农村出身的农民工约占一半或者四分之三,有的项目甚至达到九成多。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安全管理不完善
目前建筑业最为普遍的一种作业模式就是建筑施工分包制。而这样的一种作业模式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导致施工的范围不够明确,当出现责任事故时,各个施工单元就会推卸责任。目前都是一些大型的建筑单位承担建筑工程中的整体的项目,然后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会把工程分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而这些施工单位都是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承包队,所以施工设备并不专业,施工人员的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个人利益,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管理缺乏专人负责的情况。这些问题也会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地发生,影响到了施工的进度。
2.2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所造成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不顺,是项目部安全管理常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项目部及企业并不能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实情,对安全施工中的诸多安全施工环节制定专项计划,也不能采取专人负责方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落到实处。此外,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彻底,更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重要表现,直接导致项目部诸多安全施工管理指标流于表面,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3缺乏安全监管部门
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而开展相关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往往存在着身兼数职的现象,这样不仅会降低其工作效率,还会导致其工作压力不断增加,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而且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无法立即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改。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而且也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途径
3.1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机制
在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当中,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技术都得以广泛运用。所以相关建设与管理人员也需要运用相应理论来完善,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相关的工程情况及自身经验教训来制定工作安排。注重材料采购过程当中的质量问题,在进行现场资源分配与施工进度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规范与工作落实,完善各项质量与安全管理机制,合理调配人员。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贯穿安全管理体制,以此来提升科学施工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在保证工程安全以及质量的同时,要有效地对成本进行控制,致力于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3.2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强化检查监督力度
由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和安全管理要点不一,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督促分包单位加强技术交底,尤其是脚手架、土方、钢筋工程等安全风险较高的分项工程,要求必须按要求编写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细化专项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技术交底要求落实到个人,并签字确认,实现安全技术交底全覆盖,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防范和控制施工安全风险。
3.3打造专业化施工安全管理团队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离不开专业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支持。所以,施工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组建规范且职业素养高的安管团队,由此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而影响施工方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施工单位应适当引入高新技术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便捷条件;另一方面,可设置考核机制,促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可拓宽安全管理人员的招聘渠道,以此扩大人才规模。现如今比较常见的安全管理技术包括BIM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由于施工现场存在许多不可见的危险因素,一旦安全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很容易忽视潜在隐患。而BIM技术可利用建模的方式还原建筑结构的立体特征,进而从细节处知晓危险问题。另外,还应积极邀请技术型人才加入到施工安全管理队列中。
3.4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力度,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
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并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对出现安全事故的施工单位进行处罚,确保施工信息的透明化,通过网络平台公布出现安全事故的相关单位,从而对其他施工单位起到告诫作用,不断提升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健全完善。比如,合理摆放相关安全标语标牌,对安全设施和急救设备等进行完善,并制定出具体的应急方案和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全面管理和监督整体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迅速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
3.5加强对上岗人员的培训,要求持证上岗
在现场作业人员施工前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要能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的施工人员其实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培训,为此,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现象,同时要能够对安全意识高和持证上岗的人员进行优先录用。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存在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施工环境恶劣等不良情形,必须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增强施工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技能培训,做好企业和项目部的四位一体安全管理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机制,以不断提高企业和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为降低企业或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率奠定更可靠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玉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素分析[J].现代农业,2019(11):108-109.
[2]谷鹏举,于龙,徐旭.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筑安全,2020,35(3).
[3]杨新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