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文章以案例教学为载体,将情感教学分为理解、感悟、唤醒、表达、升华五个步骤,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措施:细读文本,抓重点词句理解情感;加强朗读指导,多形式朗读感悟情感;联系生活经历,触摸内心唤醒情感;拓展课外知识,丰富认知表达情感;小结概括,层层递进,升华情感。
关键词聋生;中学;情感教学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
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鱼霞.基础教育新慨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往往形成一定的模式:解题——作者简介——生字词——课文理解——中心思想——课后作业,情感教学多成了最后的点缀。教师对情感教学的认识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唐涛利,聋校语文情感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L学校为例[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4:20-21],这也使得聋生情感体验匮乏或不准确,呈现表面性、概括性、只言片语等特点。聋校语文教学中适时、巧妙、有策略地开展情感教学,让语言文字走进学生心灵,提高聋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细读文本,抓关键词句理解情感
聋生自主阅读往往一目十行,了解大概,不求甚解。《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聋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挖掘教材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能发展聋生情感[常建文,浅谈聋校语文教学如何激发聋生的情感[J],绥化学院学报2012(2):19-20]。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本,理解情感。
《合欢树》是一篇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朴实。而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却把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呈现到读者眼前,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愧疚与深深的感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语,和学生一起分析、理解,感受。
教师细读文本时还要善于抓住看似不起眼的词语,调动学生思维进行补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腿被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来说“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教学中教师抓住“要命”一词,引导学生讨论烫伤会要了谁的命。
1.从字面意思看是要了“我”的命?(“我”)
2.然而“我”此刻在乎自己的命吗?(不在乎,“心想死了倒好”“死了倒痛快”)
3.谁在乎“我”的命?(母亲)
4.从哪些句子表现出来的?(“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看似普通的一个词语,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文本,逐步深入,“我”的生无可恋与母亲的“爱子如命”跃然纸上,母爱的卑微与伟大呼之欲出,学生自然也能感悟出来。
二、朗读指导,多形式朗读感悟情感
朗读能调动聋生多感觉参与阅读过程,有助于理解文本、体验情感、记忆内容、积累语言,从而更好地提升阅读的有效性[陶莹,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8,(23):32-33.]。中学阶段,教学内容难度增大,复杂的情感体验更难以实现。教师可根据聋生视觉优势,采用声情并茂的范读传递情感;增减、替换关键词语,采用对比性朗读分析表达效果;设计情景,通过分角色朗读揣摩、感受人物内心。
《合欢树》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对比朗读的形式,强化情感体验。从人物语气、态度、删减词语角度进行阅读体验,感受母亲始终对我抱有希望,“我”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
三、适时链接,联系学生经历唤醒情感
研究发现生活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聋生的阅读能力[于勤,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应植根于生活之中[J],现代特殊教育2012(05):35-36.],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记录他们的生活事件,这些经验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素材。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文本灵活链接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
《合欢树》教学中有两处可适时链接,唤醒情感体验。一处是教授作者回忆了母亲因为自己双腿残废后全副心思、千方百计为“我”治病这一情节。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位母亲的辛苦与良苦用心,让学生回忆自己生病求医的经历。有同学就感慨颇深地说“妈妈因为我的耳朵,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第二处是在文中是作者获奖后却不能与母亲分享,未能当面感激母亲感到愧疚。可再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不要让自己像作者一样遗憾终身。
四、拓展素材,丰富认知表达情感
当今现代信息技术发达,各类信息铺天盖地,但聋生自主获得的课外知识仍然非常有限,且不具备筛选真实、科学信息,优秀语言作品的能力。这对聋生语文学习,特别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造成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获取课外信息,并能结合学生实际补充课外资料,以此支撑和丰满情感认知与体验。
《合欢树》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具体地感受“我”对自己生命的厌弃,母亲却爱子如命,两相对比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母亲的“苦”与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史铁生的生平,阅读他的另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了解“我”因残疾而暴怒无常的性格,母亲当时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却不曾告诉“我”。感受作者终于答应与母亲相约看菊花时母亲的喜悦;不曾想成行前却成了永诀,体悟作者的内心。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就水到渠成。
五、顶层设计,层层深入升华情感
情感体验需要积累、酝酿,情感表达需要语言素材支撑。教师在设计情感教学时要有顶层设计的理念,在大目标的前提下,细化小步子,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性,层层深入,逐步升华。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板书,这为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情感和语言支持。
《合欢树》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这一情感目标,教师设计三处情感教学,由浅入深,由实到虚,逐步深入。一是课前学生自主概括小结写了母亲哪几件事,理解母亲“全副心思”为孩子,板书呈现;二是课中引导学生从生理、心理等角度概括分析母亲的“苦”,感受“可怜天下父母心”;三是课尾结合板书小结母亲短暂的一生,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与愧疚。总结性的板书呈现,帮助学生完整地表达情感,起到“让语言文字走进学生心灵,走出学生心灵”的作用。过程性的概括与体验,让学生的情感逐步升华,从而实现“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的教学目标。以文“化”人,以情“动”人的学科教学目标也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鱼霞.基础教育新慨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唐涛利,聋校语文情感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L学校为例[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4:20-21
[3]常建文,浅谈聋校语文教学如何激发聋生的情感[J],绥化学院学报2012(2):19-20
[4]陶莹,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8,(23):32-33
[5]于勤,聋校语文阅读教学应植根于生活之中[J],现代特殊教育2012(0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