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不断的建立。随着校区的常年使用和不断地更新,当年的功能分区界限在逐渐模糊,功能分区的融合也成为了当下大学校园的一大问题,如何使融合后的功能分区能为教师及学生所更好的使用,成为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校园、功能分区、校园规划
如今年限稍长的大学校园校区功能分区逐渐融合,界限不清晰;校园空间利用率低,无法使学生留驻校园,更多时间大家更情愿待在宿舍里,使一些为学生而建造的建筑或景观成为了“失落空间”。罗杰・特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空间》指出“失落空间指的是未被充分利用且衰废的空间。这些空间是令人不愉快、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景观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体育运动区为校园师生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条件,功能特征相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回族食堂边上的游泳池就是“失落空间”的典型,从进入商学院以来就没有见过该泳池的使用,长期无人清理的泳池堆积的废水在夏天散发出阵阵恶臭,过往的师生无不绕路行走;学生想要使用,学校没有专人管理,使泳池成为了被迫的“失落空间”。想要改变这一情况需要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反映,不管是填埋重建其他建筑还是指派专人管理泳池,都是广大师生更希望看到的;老校区的空间本就拥挤,师生的交互空间除了教室还希望拥有除了教室以外更多的交互空间,而不是在教室里上课的那45分钟。
《交往与空间》,作者扬•盖尔。本书是北欧出版的最为成功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名著之一。书中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阻碍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但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设计指导价值。
而紧邻慈悌楼的小花园经过改造及规划如今成为了商学院里的交往空间新星,西餐式的食品和玻璃房的设计,吸引了许多师生的驻足,提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时间,众多的师生在这里拍照打卡促进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失落的小花园”成为了人来人往的“网红打卡地”,这就是“失落空间”的大逆转。
大学校园设施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教学、科研、餐饮和学生活动等子系统组成,其规划设计的总目标是使大学内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合理、经济、有效地配置和安排,确保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具体目标有保证学生和教职工日常生活的舒适和方便,尽量避免校园道路上的人车混流,提高校园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等。 大学校园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必须以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等为中心,充分考虑各设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大学校园设施系统的功能分区主要有教学行政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职工生活区和科研区等。大学校园设施系统内的功能分区有其独特的特点,之间的联系程度也不同。影响因素主要有校园设施的功能、设施之间的物流与非物流关系、设施联系的频繁程度、设施性质的相似性以及设施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校园将教学区、学生宿舍、体育运动场等独立布置,割裂了校园功能的有机联系,导致功能僵化。传统的功能分区不能满足复杂的校园功能要求,割裂了校园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校园内人车混流现象严重、瞬间交通流量大,行人安全受到威胁。部分大学校园设施利用率低,导致了校园设施资源的浪费。
大学校园规划的设计除了教学的使用还应该更多的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感,建筑师和规划人员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这些机遇既有其自身的质量,也由于它们构成了其他形式交往的背景和起点而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丰富的激情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气的校园生活,回想现实,很多时候,也许我们是在关注建筑或者景观本身,但没有人群、人的活动的烘托,其气氛也不尽如人意,一个空荡荡的校园街道和一条富于人气的校园空间节点给人的感受是相去甚远的。交往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也应该是大学校园规划的重点之一。
不过如今一些大学的老校区在无法扩建的情形下,功能分区的融合不妨是一种大学校园规划的新尝试,功能分区融合后虽然会有一定的功能分区混乱的情况,但是大体上运动区和教学区与办公区的分区是无法混乱起来的,融合以后对于老校区的管理是更有利的,因为对于老校区现有的建筑及可使用校园面积是无法大动干戈的,只能维护和进行功能拓展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和教学要求。所以在老校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后,新校区的建立才是更好的方法,分流一部分校园主要功能到新校区缓解老校区无法满足需求的尴尬;让老校区慢慢进行改造,使师生的校园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志强.高校教学楼公共交流(交往)空间室内设计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1-16.
[2]严璐; 阎涵; 孙佩; 白洁.基于STIM的大学校园交往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0-15.
[3]吴雅婧; 王思雨; 袁玉国; 彭琼靓; 王睿.重拾大学校园失落空间——大学校园屋顶再利用设计研究初探[J]安徽建筑,2020-10-15.
[4]盛露鸣; 王云.寻找失落的空间——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场所特征的流变与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