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南宁市白沙路学校 广西 南宁市 530031)
【摘 要】针对平时学生在大课间所做的广播操表露出的厌倦,发起了我校打破传统广播操为主的活动模式,有必要对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探究,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分析,寻找影响和制约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原因,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指标,借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关键字】学校 大课间 行动研究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根据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精神要求,大力倡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运动场所,让学生在蓝天白云下沐浴阳光,掀起新一代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新浪潮。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反馈,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在肺活量、速度、力量等方面在持续下降,我国中小学生中有66%的学生在校内、校外的锻炼活动时间不足60分钟,有24.8%的学生没有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这个数据可谓是给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击了一记闷棍。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被繁重的应试教育压得透不过气,虽然重视了文化,却忽略了体质的培养,达不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加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课间活动的徒手广播体操已经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跟不上现代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本文从校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寻找到一条符合校情,适合师生实情的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新路子。为我们日后更好的开展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依据和借鉴经验。
一、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大课间的理解有误区。
部分教职工认为增强少年体质就是体育老师的事,与其他学科老师无关。体育老师也存在对自身职责理解不当,认为不是我的体育课时间,大课间活动时班级的管理应该由班主任为主,体育老师为辅,所以,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工作,也是制约活动开展的效果好不好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在大课间时全体师生的调动存在困难。
我校占地40余亩,全校共有教学班36个。校园面积较大,主要分为运动区和教学区。教学区只有一栋楼,教学楼呈椭圆型环绕,共有五条楼梯供学生上下楼。那么如何在确保学生大课间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适合的行进路线,调动将近2000人安全有序的到达指定场地,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学生学习认知能力跨度大。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基于学校这一特殊性,就要求我们要在大课间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设计项目。考虑到小学到初中的认知和运动水平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寻找适合6-16岁年龄段的活动项目和设计运动量时充分综合各种因素,做到因生施教。
二、解决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氛围营造?,落实制度保障
重视宣传,将“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写到学校总的工作计划当中,形成任务驱动,?在宣传栏、公众号、教师例会、家长会等不同层面上加以宣讲,强化活动的评价体系,例如要在班级每周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学校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文明班级推优等,确保“阳光体育大课间”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激励
“阳光体育大课间”坚持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师生高度重视,打破唯分数论,转变观念,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能开心的玩起来、乐起来,注入快乐体育、趣味的理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值周小组客观评价,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学生、教师予以适当激励,确保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呈可持续性地开展。
(三)部门联动,确保运动效果
与学校安稳办联合,结合学校应急疏散路线,优化学生从教室到练习场地的线路,队伍行进安全有序。与教务处沟通,务必要求学生在开展大课间时确保教师按时下课,确保学生运动时间,确保运动效果。
(四)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量身定制活动项目
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性的安排运动项目,鼓励各班自编、自创活动形式和器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一至二年级以跳短绳、趣味游戏为主;七至九年级以跑步、立定跳远、掷实心球、引体向上、民族体育、等中考项目为主。
三、制定阳光体育大课间实施策略
(一)建立活动小组成员职责,含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职责。
(二)制定好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安排,做到班班有主体活动项目,学生人人有项目活动,活动内容有:
1.一至二年级以跳短绳趣味游戏为主;
2.三至四年级以跳短绳、体育舞蹈为主;
3.五至六年级以篮球、足球和武术等活动为主;
4.七至九年级以趣味游戏,民族体育、跑步、立定跳远、篮球、掷实心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中考项目训练为主。
(三)活动场地安排。
1.一至二年级:篮球场、大门到生态池过道。 ?
2.三至四年级:广场、主席台两侧转角。
3.五至六年级:田径场南侧直道、弯道。
4.七至九年级:田径场两侧扇形,田径场主席台直道。
(四)活动实施要求。
1.建立科学的运动管理策略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遵行科学运动规律,运动量方面把握学生运动率在120-140次/分钟。在整个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们科学的锻炼方法,还必须时刻牢记学生活动时的安全。如跳绳、竹竿和各种球类时,必须在老师的亲自指导和监督下开展。严排安全隐患,严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学生身体健康。
2.建立学生运动数据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实施运动强度的监控,监控得到的数量要进行分析,既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身心愉悦,又要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后续体育训练的指导。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为伴,以大课间为舞台,把参与大课间活动作为加深和巩固师生关系的良好契机,将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教师融入到班级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个活动练习,势必能促成和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后带来的成效
(一)渗透终身锻炼的理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了师生们的精、气、神,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以来,我校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三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总体达标率能保持在优秀水平。
(二)获得德育渗透的新途径。
把以德育人融入到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学生的集体观念、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在集体观念上,学生首先要听懂口令,服从口令,这样才能在全校将近2000人的大调动过程中达到统一有序。在大课间开始的时候班级要集合整队,文明礼让,活动的过程中要顾全大局、团结统一,这些环节要达到的素养目标都很好的灌输了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学校还特别制定了符合活动特性的音乐,学生在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背景下,舒缓身心疲惫,运动情绪得到了较好的调节。
(三)获得了家校教育新途径。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家长群等方式,家校双方多次有效收集、汇总及整合,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实情,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有效的运动方式,家长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开展将近两年,在这段期
间内,通过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刻苦努力,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能、身体素质得以提高,“阳光体育大课间”必将能提高学生掌握体育项目的能力,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养成终身受益的锻炼习惯,最终为学习、为健康生活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