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重症ICU病房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李晗1 李艳丽2
[导读] 探析心理护理对重症ICU病房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李晗1 李艳丽2
        1-2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重症ICU病房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本院120例重症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等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心理护理。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血压均得到了显著降低,试验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的QOL、优化其心理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可进一步改善其治疗指标,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因此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ICU病房
        入住ICU的患者通常病情十分危急,该类患者不仅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身体机能状态,亦饱受着不良心理情绪的折磨。常规的护理方式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命健康,将完成治疗任务作为护理开展的首要目的,缺乏个性化且以人为本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而言较为乏力,无法削弱患者负面心理状态对于治疗效果的消极影响,亟须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改进。近年来随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兴盛,以心理护理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全新护理模式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该种护理模式在患者的心理疏导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可增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本研究基于此探究心理护理对重症ICU病房患者的临床意义,抽选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内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作为样本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内收治的120例重症ICU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年龄在42~74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21±3.10)岁,病程为(13.91±3.20)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21±3.15)岁,病程为(13.92±3.4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比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高度配合;②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精神问题或无法沟通;②患者神志不清;③资料缺失。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①基本护理:患者的畏惧情绪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未知,因此护理人员需增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频率,为其介绍疾病详情及病房设施,提升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其畏惧感降至最低,减少患者在日常治疗中出现的焦虑及躁动情绪,提升患者的安心感与信赖程度。②环境护理:ICU病房通常设置各种精密仪器,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各种医疗器械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收起不必要的器械,避免其暴露于患者视野之中,最大限度上降低患者的精神紧张度,可于病房内增加迷你玩偶挂件放松患者情绪,让其处于愉悦的生活环境中;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尽可能地使患者感到舒适。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除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身体数据外,还应当关注患者的神情,若患者出现消极淡漠的神情则应当及时与其沟通,悉知其心理动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与个人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将负面情绪降至最低;在疏导过程中应多为其讲述与其情况较为接近的成功案例,树立患者的信心,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配合程度;提升患者家属对患者心理情况的重视程度,告知其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勿向患者传达悲观情绪,减轻患者的治疗压力,为患者提供家庭的温暖。

④临床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应当重视患者的表现,尤其在为患者进行更衣等涉及隐私的护理时应当重视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为其提供遮蔽物,避免患者产生紧张或焦虑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倾诉自身的诉求,在最大程度上予以满足,提升患者的自我认知。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应当对其详细讲解手术信息,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为其做好充分的准备。
1.4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判定疗效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心理状况;评价护理效果及血压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选择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并使用GraphPadPrism7对本次数据进行图片绘制。研究包含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t检验比较,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QO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较之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效果对比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血压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入住ICU的患者不仅要远离亲属、独自居住在陌生的医院之中,还要应对疾病所带来的身体压力,因此其精神时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对治疗会表现出一定的抗拒及不配合,消极倾向较为严重,若不对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康复进程受到阻碍,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而言较为不利。由于ICU患者通常具有十分危急的病情,常规的ICU护理模式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作为护理的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对患者的临床疾病护理,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情况。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是先进护理模式的体现,亦是人文主义在护理领域的重要应用,心理护理的推行对于全面提升护理行为的内涵及价值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ICU病房的设立不仅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救治管理方式,亦表明临床护理向层次更深、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全新领域迈进。
        本次研究中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涉及基本护理、环境护理等内容,将患者作为心理护理的唯一中心,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到护理的全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更加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为患者提供了倾诉与表达的环境,降低外界对其的不利影响,结合患者自身特点措施缓解心理压力,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情绪监管模式,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该种护理模式起到了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在护理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QOL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试验组患者在积极的心理护理模式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功能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理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证明以多沟通为主要措施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削弱患者心中的消极情绪,通过收置器械、教育家属等方式将外界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舒缓了患者焦虑的心情;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U患者经常会出现治疗依从性差、不配合等现象,而心理护理则可充分释放患者心中的精神压力,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情绪,因此患者对于治疗的配合度更高,治疗效果也就因此得以提升;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血压均得到了显著降低,试验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证明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指标得到了显著优化,与精神放松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领域的重要体现,该种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充分抒发患者的负面情绪,亦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治疗配合度,改善其血压指标,进一步优化其治疗效果,对于重症ICU病房的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心理护理在重症ICU病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1):196.
[2]蔡思思.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6):134-135.
[3]姜丽芬.ICU科室清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293-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