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三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1期   作者:金桂芳
[导读] 在多模态联动背景下,音乐欣赏是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金桂芳
        福州市新店中心小学,350012
        摘要:在多模态联动背景下,音乐欣赏是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聆听中感受音乐形象,在编创中体验音乐律动,在律动中触摸音乐感受力的策略能够有效地优化小学生的音乐欣赏。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优化策略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音乐的学习过程最关键的领域就是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这是开展音乐学习的关键基础,也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力举措,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良好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其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因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同时辅助简明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讲解和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实现以听赏为主,使学生能够基于之前对音乐的无意识听,逐步走入音乐、体会音乐内涵,能够就此形成更深层面的理解,使每一个个体都成为音乐的欣赏者。现结合自己参与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在聆听中感受音乐形象
        所谓“听”,实际上就是用人类耳朵这一感觉器官主动接受声音的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理现象,而聆听所指向的就是能够聚焦注意集中精神而展开地认真的倾听,这不仅仅是一项生理活动,更是一种带有典型心理特质的行为,二者最突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被动的方式接受音乐,而后者则是基于主动的方式充分感受音乐、体会音乐。那么,如何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聆听呢?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聆听这一过程,这样才能获得更丰富的听觉体验,这也是当下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其音乐感受能力,发展审美能力。如果学生仅仅以被动的方式用耳听音乐,不一定能够听懂,也难以体会潜藏于其中的音乐艺术之美,更不可能实现和音乐达成情感层面的共鸣。只有当学生用心融入其中,才能体会到音乐这门艺术所独有的魅力及其中丰富的情感,这才能够与新课标相吻合,才能突显聆听的有效性。在欣赏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聆听呢?
        例如,在引导小学生欣赏《猫和老鼠》这一乐曲时,可以这样进行:
        师:大家一定都看过特别有名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其中有一段非常优美的音乐,大家可以仔细聆听,猜一猜在这个片段中,猫和老鼠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
        (要求学生说一说听完之后的感受以及所想象出的猫鼠之间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所突显的曲式和风格。)
        师:听完之后大家有怎样的感受呢?你能猜出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师:原来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故事,老师现在带领大家仔细听第一段音乐,这个时候要仔细听前面的音乐和后面有什么不同,嘘,你听谁来了?
        师:听起来小老鼠这两次走路是不是不一样呢?第一次是什么样?第二次出现又有什么不同?
        师:跟着音乐的强和弱的变化,如果让你借助动作分别模仿老鼠这两种不同的走路样子,你们会怎样选择呢?(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强弱对比分别感受两次不同的老鼠出现的样子,第一次偷偷摸摸,第二次大摇大摆。)
        这样,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动作的表现就能够充分感受《猫和老鼠》这一乐曲中塑造的形象,自然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编创中体验音乐律动
        例如,在引导小学生欣赏《龟兔赛跑》这一乐曲时,可以这样进行:
        师:大家在欣赏这首音乐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两段分别表现的是骄傲的小兔和慢吞吞的乌龟,我们再听一遍。
        师:刚才是两段音乐中,你听出了第一段表现的是谁?使用的是怎样的乐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那么第二段呢?
        生:在第一段音乐中所表现的就是骄傲的小兔,使用的是单簧管。单簧管这种乐器所演奏出的音乐既轻快又活泼,而且具有跳跃的质感,特别适合表现聪明又灵活的小兔。第二段音乐表现小乌龟时所使用的乐器是大管,声音既低沉又平稳,能够非常准确的表现出小乌龟慢吞吞地爬行的样子。
        师:听呀,激烈的加油声终于把小兔吵醒了,小兔一路飞奔,可是终究还是太晚了,小乌龟获取了最终的胜利。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小白兔成功地改正了原本骄傲自满的缺点,又回到大家身边,大家一起快乐的跳着舞……(在教室所渲染的氛围中,学生随着音乐拍着手跳着舞,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快乐。)和学生一起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参与跳舞,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欢乐以及热烈的气氛,并从中体会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情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年龄尚小,所以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兴趣,这个音乐故事超过十分钟,很显然,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难点就是如何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聚焦于这一过程中。我认为首先可以结合孩子们比较喜爱的动画这一形式,这样就能够为音乐配上既生动又形象的卡通人物,动画是孩子比较喜爱的,所以能够就此完成整个过程的欣赏,这种音乐童话的形式,往往充满着更典型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当前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充分落实以生为本,就是要把握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更贴近生活的素材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想学、爱学。
         三、在律动中触摸音乐感受力
        所谓体态律动也就是将个体的肢体动作和具体的韵律实现有机融合,确保二者之间的相互呼应。对于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艺术独有的魅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很少展开有效的互动,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会存在阻碍,进而就会影响音乐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突破传统音乐教育的禁锢,融入体态律动教学,进而可以实现对音乐教学的有效辅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欣赏《士兵进行曲》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钢琴并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兴趣是整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于是我结合音乐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景,为学生提前准备了几个非常精致的士兵玩具木偶,有海军、陆军还有空军,学生们一看到这些木偶之后,立刻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理,围着我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面对学生诸多问题,我一概回答“暂时保密”。此时学生的好奇心更为强烈,这便是导入本堂教学内容的最佳契机:“大家都看到了,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来了几位小士兵,他们想表演一段给大家看,大家想看吗?”一听到这里学生们立刻起来,于是我播放音乐《士兵进行曲》,随着音乐的节拍操纵着木偶的双腿,音乐每响一拍,小木偶就前进一步,学生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小木偶笨拙的表演,通红的小脸上都是兴奋的笑容;接着第二次播放音乐,这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手指模仿士兵,跟着音乐的节拍在书桌上舞动,此时的学生更兴奋,还不由自主的站起来,用自己的双脚跟着节拍来回走动。我敏锐的捕捉到这一细节,连忙趁热打铁,继续播放第三遍音乐,这一次我邀请学生站起来,并且排成整齐的队伍,随着音乐的节拍围着教室来回走动,学生们模仿着小木偶的体态和动作,昂首挺胸,手臂也在有力的挥舞着,看起来神气极了。
        总之,上好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也就需要依靠教师的持续探索以及持续创新,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又要坚定新课标理念的引导,探索更丰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有效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更多的音乐知识与内在的感知,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参考文献:
        [1]范永乐:《谈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运用——以《森吉德玛》一课为例》,《华夏教师》,2018年第02期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课题编号:FZ2020GH058  课题题目:多模态联动提升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