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1期   作者:杨志平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水利工程建设,
        杨志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开都河中(上)游管理站  新疆 巴音郭楞 84130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水利工程建设,这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后期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论文主要对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长效管护;运行管理;现状
        引言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给水利工程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逐步增多,规模日益扩大,这些水利工程在农业与工业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只有加强了运行管理与长效管护,才能够及时处理水利工程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但是,我国很多水利工程的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漏洞与缺陷,难以发挥管护与管理在水利工程运行中的作用,在未来必须改变这一局面,建立完善的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机制。
        1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的相关内容
        1.1概述
        水利工程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运行、应用和维护的重要部分,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岗位职责、人事管理,尤其是水利工程整体运行需要具备专业、系统和规范的操作、使用程序,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项目的作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专业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修复工程损坏部位,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1.2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的目的
        目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水利工程长效管护和运行管理,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效率,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在防洪大坝工程中,需要确保大坝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及时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调整用水量,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应用。
        2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现状
        2.1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严谨,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且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同时,在水利工程项目运行和管护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极易受到管理体系的影响,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谨的管理规范,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率。
        2.2工程质量标准低
        某地自2012年起便开始全境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截止2020年,所有河道均已经疏浚完工。使用发现工程实施标准和预期设计标准有差距,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1)经费问题,经费不足导致了工程质量降低。2)河道疏浚清障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河道疏浚工程实施主要依靠政府实施,对河道工程进行管护清障需要有沿河两岸村民的配合。由于河两岸会有养鱼产业、违章建筑、圈地养禽、基础设施建设等,清障工作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使清障工作困难重重,有时仅仅是为了清除小块儿占地,就需要赔偿上千元,因此导致了部分河道根本没有办法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施工建设,甚至由于矛盾持久难决,施工只能不了了之。
        2.3维修和改造难度大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工程点多,后期维修和改造工作遇到很多难题。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出现了机械设备闲置的问题,影响着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另外,水利工程管护和运行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全面、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很难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维修问题。


        2.4管养分离不彻底
        现阶段,在水利工程长效管护工作中,相关部门为做好管养分离工作,在实际管护工作中出现了交叉管理、人员重合和职责不明确等问题,阻碍了管养分离工作的顺利实施。运行、维护和养护经费是水利工程管护过程中的关键,财政部门和水利管理部门拨付的管护资金只能满足基本的运行管理要求,无法实现管理和养护工作的彻底分离。
        3水利工程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的优化措施
        3.1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制度
        在现代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将维护人员和养护人员进行分离,细化各个人员的岗位职责,还需要建立专业的养护小组,实行招标择优录取方式,简化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养护效率,降低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工作,将维修养护业务从水利工程管理中进行剥离,组建专业的养护企业,确保维修养护资金到位,进一步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3.2加强管护质量管理
        在我国,由于各种规模、类型的水利工程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内,为提高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相关部门需统一管护与管理的质量标准,使得在实际的管护与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能够根据该质量标准来做好相应的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工作。首先,在水利工程的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与人员需结合水利工程的总体建设规模、功能等,从质量标准中确定该类工程的管护标准,进而严格根据其标准来实施,发挥质量标准的重要约束作用。其次,在水利工程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问题,而质量标准的统一使得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此标准来进行水利工程相关参数的调整。
        3.3定制经费筹集制度
        制定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筹集,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各级财政应该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的经费比例为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提供资金保障。对水资源费、河道岸线占用费、土地租赁费等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农村河道管护工作。通过村委一事一议、招商引资筹集经费,以多种渠道的方式解决水利工程管护经费不足问题。
        3.4提升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
        首先,加大水利工程运行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建设力度,推动水利工程硬件设备创新和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护和运行管理系统,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源的共享,还需要完善水利工程自动监控系统,提升远程视频监视功能和协调管理能力。其次,建设完善的江河湖库管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实时监测骨干河道、重点堤防、湖泊和关键水利工程。最后,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水利工程基础信息在线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布设基层管理单位和管理前站的网络,提高信息网络的覆盖率。
        3.5切实落实岗位责任
        在水利工程管护和运行过程中,政府部门拥有项目产权,占据着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水利工程实际使用者,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为了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管护和运行工作中,政府部门可以将工程产权移交给基层单位(如村委会),遵循“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提高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的维护意识,确保水利工程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
        结语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个水利工程企业要加强长效管护与运行管理,用新的管理理念来带动水利工程管理与管护的变革,保障水利工程各种运行问题的及时处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陆俊华,王桂芹,郭开国.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江苏水利,2014(10):35-36.
        [2]杨志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9):119-120.
        [3]宋洪远,吴仲斌.盈利能力、社会资源介入与产权制度改革—基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9,(11):162.
        [4]李彩云,李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下半月刊),2019(9):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