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1期   作者:杨燕
[导读] 兴趣是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燕
        四川省乐山市新建小学614600
        摘要:兴趣是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学习难度。若数学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那数学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立足教学现状,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学生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课堂教学非常枯燥和单一,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构建兴趣化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形成良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有效学习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兴趣化数学课堂的构建才有不一样的效果呈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任何环节产生的沟通问题、交流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兴趣化课堂的有效构建,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小学生顺利地走上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明天,不过是时间问题。另外,在兴趣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保护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启发他们系统学习,主动创设出“生活化”“民主化”的有效情境,数学教学特色尽显,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教育。比如,在讲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内容时,通过实施语言鼓励,注意给予小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以及精神上的奖励,促使他们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刺激学生展开愉快的学习,或者利用提问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进入互动环节评论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作用的发挥也很到位,兴趣化课堂里师生关系有了融洽性发展的机会,生生收获美的体验,教师轻松完成规定任务,我们的数学教育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对他们熟悉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对他们陌生的事情反应冷淡。所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就成为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把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比作是一道美食,那么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就像是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吸取营养一样。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例如,负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见到或者听到的负数,并促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解释负数的具体含义。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认知能力,他们在天气预报、存折或者地理图片中都见到过负数。学生有的能够解释清楚负数的具体含义,有的却无法准确描述出负数的具体含义,只要学生表述出符合他们能力的数学内容,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还有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运用,教师同样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出席率与缺席率,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应到人数与实际人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理解等。
三、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会倾向于过度地对学生进行讲学或者是习题的训练,也希望借由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然后可以锻炼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只是在被动的进行学习,单纯的练习往往会让学生对于学习厌倦,更加不愿意去尝试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恰当的利用工具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选取生活当中与书中提到的形状一样的物品作为展示,比如长方形的纸盒子、三角形的积木以及正方形的白纸等等,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这些形状的具体情况。当然,除了教师利用这些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图形形状,学生自己也可以在讲解这节知识之前在家里寻找一些可以代表书中提到形状的物品,在征询家长的同意后,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现,分享自己手中代表不同形状的物品,作为学习知识的工具。教师可以进行利用,然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认识其中的问题,并且从问题出发,观察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建立小学数学兴趣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14-215.
[2]李远峰.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06-207.
[3]凌清美.小学数学互动性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240-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