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张冬鹏
[导读]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效果
        张冬鹏
        永丰县坑田镇塘下村卫生室  江西吉安  3315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脾肠病患者110例分为两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5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中医治疗路径,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3.6%,实验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肠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中医治疗路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法;脾肠病症;西医治疗
        脾肠病症作为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呕吐、腹胀等。在患病后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按照中医理论的观点脾肠病症是胃腕痛、胃痞,现如今在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是西医治疗,但是此疾病手段的疗效不明显。本研究选取的是来我院就诊的110例脾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到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脾肠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4.2±5.4)岁,病程为2-11个月,平均病程(7.4±2.2)月。实验组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3.5±5.3)岁,病程为2-12个月,平均病程(7.5±2.1)月。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通过西医方法治疗,也就是:应用雷尼替丁、吗丁啉、维生素B,其中吗丁啉10mg/次,3次/d;雷尼替丁15Omg/次,2次/d;维生素B120mg/次,3次/d。通过温开水送服,连续用药4周,消除药物对胃的刺激作用,实时主义患者病症的改变。
1.2.2实验组
        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手段,也就是:云木香、干姜8g、茯苓、党参、积实、麦芽、白术各20g、厚朴、槟榔15g、灸甘草12g。1剂/d,水煎煮,取药液分服用3次。同时基于中医针灸的理论,取气海、中腕以及足三里,同时配合公孙、内关、阴陵泉完成针刺治疗,1次/d。针对脾肠甚虚病人选择推拿按摩相关部位的方式,1次/d,连续治疗28d完成一个疗程,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观察[1]。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缓解,在出院2个月未复发;有效:患者症状大部分缓解;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出现改变,出现加重的趋势[2]。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有效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3.6%,实验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讨论
         脾肠病症作为一类消化系统多发疾病之一,极易出现反复发作,在患病后会带给患者的生活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诸多负面作用,同学行之有效的手段展开治疗意义非凡,现如今,西医治疗疾病的疗效还不够显著,难以和患者越来越高的医疗效果要求相契合[3]。相反,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十分的满意。
        在中医的观点中,脾肠病症主要是因为患者遭受外邪的入侵、引发脏腑的失调,从而出现内伤饮食造成的,症结集中于脾胃部。众所周知,脾胃作为人体内气血化生之源,患者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后,会造成胃部的受损,胃部长时间的受损,患者的体质大幅度的降低,不断演变成气息不调、脾胃虚弱。按照中医药方中,通过党参、槟榔、白术、干姜、积实、麦芽等煎水服用,再应用针灸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4]。党参往往是性平、味甘,存在补脾肺气的功效;白术是性温,味甘苦,存在燥湿利水、益气健脾的作用;干姜性热,味辛,存在温肺化饮、温中散寒的作用木香性温,味辛、苦,具有健脾、缓解肠胃积食、理气疏肝的功效;槟榔是性温,味苦辛,对腹腕胀痛、肠胃积食等症状作用明显;积实性温,味酸、辛、苦,起到了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作用;麦芽是性平,味甘,能够达到消食健胃的功效;炙甘草是性平,味甘,发挥了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的功效。通过结合诸多药物往往能够发挥补脾益气,活血行气的作用[5]。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强调的是药物治疗,同时加以针灸治疗,您好最大程度上强化药物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3.6%,实验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在最大程度上强化脾肠病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激发脾肠病症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再者和生物医学的有机结合,能够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大程度的优化,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可见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黄文封, 黄适, 岳珍珍,等. 安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 v.47;No.512(01):62-64.
[2]  张红梅, 付磊磊. 自拟温阳消浊汤加减改善脾肾阳虚型消渴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6):1446-1448.
[3] 蔡林坤, 黄适, 彭卓嵛, et al. 安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屏障功能,炎性因子,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v.23;No.636(09):104-109.
[4] 吴景东, 张小卿, 张宇,等.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 v.45;No.489(002):305-306.
[5] 朱瑞华. 疏肝理脾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干预及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 019(010):1210-1211,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