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期   作者:孙巳茵
[导读]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
        孙巳茵
        吉林市中心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6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桥接术中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桥接治疗未予替罗非班,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均给予双抗治疗,针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再通率和出血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降低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血管开通率均较高,观察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NIHSS评分与MRS评分、提高血管再通率,且未增加出血风险,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替罗非班;疗效

        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主要为前循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后循环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为目前最佳治疗方案,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取栓后血管再闭塞风险,与反复取栓增加血管内皮损害及抗血小板聚集度不足有关。替罗非班是血小板特定受体对抗剂可特异性结合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抑制血栓形成并减少血栓体积,但其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却仍有所争议[1]。本文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桥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2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出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人,对照组12例。年龄分布:观察组49-80岁(65.32±1.37),对照组50-77岁(65.35±1.34);性别分布:观察组男女比例为5:2,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1。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
        所有患者发病时间4.5小时内,行头颅CT除外出血,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适应症,除外禁忌症后,经知情告知家属同意后予以阿替普酶(rt-PA,商品名爱通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批准文号:S20160054)0.9mg/kg静脉溶栓,1分钟团注总量的10%,剩余量1小时内静脉滴注。静脉溶栓过程中行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大血管闭塞,符合2018年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适应症,除外禁忌症后,经知情告知家属同意予以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躁动、意识不清等)行局麻或全麻,右侧股动脉穿刺点置入动脉鞘,先造影评估血管狭窄闭塞状况和侧枝代偿情况,再行支架取栓,取8F导引导管置于目标血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越过血栓部位,将Solitaire支架经微导管送至闭塞段血管,缓慢释放支架,待支架与血栓完全接触后撤回支架及微导管,复查造影对取栓效果进行评估,若血管未开通可多次取栓(不超过3次)。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1)观察组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欣维宁,远大医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165)8毫升静脉推注,后序贯泵入5毫升持续24小时,结束泵药前4-6小时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171021,100mg)及硫酸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180029,75mg)双抗重叠治疗,2)对照组为桥接术后评估头颅CT未见出血,按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时间24小时后启动阿司匹林及硫酸氯吡格雷双抗治疗。
1.3观察指标
        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术前、术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0-42分,分数越严高,神经损害越严重)、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4天神经功能恢复状态(0-5分,分数越高,病情越重)、观察血管再通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NIHSS评分、MR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颅内出血率,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IHSS评分和MRS评分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状态明显改善,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血管再通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情况对比
        通过相应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观察组的血管再通及颅内出血情况分别占85.7%(12/14)和14.3%(2/14),对照组的血管再通及颅内出血情况分别占66.7%(8/12)和16.7%(2/12),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急危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情最危急,且预后差,病死率高。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目前最为积极治疗,可将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作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但介入治疗会给患者的血管内膜造成不同程度内皮损伤,促使血小板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开通后再闭塞,从而不利于治疗效果[3-4]。GPⅡb/Ⅲa受体是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最终共同途径,替罗非班可通过占据受体的结合位点,阻止其与黏附蛋白结合,从而特异性抗血小板聚集[5],对改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流再通及脑组织恢复起明显作用。但目前关于替罗非班用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第二,观察组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MRS评分(P<0.05);第三,观察组和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7.%和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四,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出血率分别为14.34%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提高血管再通率,且未增加出血风险,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Kellert L,Hametner C,Rohde S,et al.Endovascular stroke therapy:tirofiban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fa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poor outcome [J].Stroke,2013,44(5):1453-145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3]宋黎,李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J].云南医药,2020,41[6]:542-544.
[4]刘深龙,辛立建,马媛媛,等.替罗非班对PI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132-134.
[5]高擎,刘春梅.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39[8]:551-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